中国农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农博”)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肩负着宣传三农政策、推广现代农业、传承农耕文明的使命。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农博积极投身于文创产品研发,为中华农业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挖掘文化特性,筑牢文创之基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智慧。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农博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的精神特质,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近年来,农博成功在国家版权局完成了多项版权登记工作,如紫砂陶凫壶、二十四节气娃娃等产品,掌握其完全知识产权,提前防范后续可能出现的侵权问题。从文案策划到创意设计,从生产制作到销售平台的选择,再到企业合作,农博在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严把学术和质量关。为确保文创产品开发的正确导向,农博制订了相关管理办法,将文创开发工作纳入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并不断修订和细化开发项目流程图、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弘扬传统文化,绽放文创之花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根基,农耕文明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农博将农耕文化作为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通过文创产品的研发,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2020年,农博联合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举办了“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活动,旨在深入挖掘节气文化生活化的创意表达,引导二十四节气文创设计植根文化、贴近时代、融入生活。目前,该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积累了丰富的创意文化资源,形成了独具二十四节气文化特征的赛事品牌,探索出一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在实物文创产品研发中,农博深入挖掘馆藏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设计和技术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打造出既有深厚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如农博依据馆藏创新研发的农民画多功能台历架、“百年三农 砥砺奋进”纸雕灯、二十四节气小罐茶等文创产品,彰显了农博文创在文化艺术和实用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文创之力
农耕文化所蕴含的勤劳、坚韧、合作、分享等精神是社会正能量的基石。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更与新时代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契合。农博在文创产品的研发中,通过创意设计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相结合,传递农耕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
2022年,农博与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二十四节气(光阴的故事)贵金属纪念币”,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对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诠释,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该套纪念币包括金质纪念币4枚、银质纪念币2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艺术创新和市场转化受到业界高度评价,在中宣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以及进博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中展出,成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实例。此外,农博还与上海金币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了熊猫银币二十四节气主题智能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文创产品的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
释放人文关怀,赋予文创之情
农博在文创研发中,注重体现农耕文化精神理念,通过创意设计和技术创新,让文创产品成为传递人文关怀的载体。如2023年5月,农博根据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闭合式风扇车的记载,自导自演了《农博宝藏——风扇车的故事》情景剧。通过深入了解馆藏文物,精心策划剧情、刻画角色、揣摩动作,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惊艳亮相于“北京博物馆活动月”闭幕晚会。这一情景剧不仅传承了农耕文化,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递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配合风扇车情景剧的策划,创新研发了电动拼搭积木农具、实木手动微缩农具和木质拼插农具等产品。这些袖珍农具模型兼具教具、展品、工艺品等多种功能,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学习农业机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提升科技属性,引领文创之潮
在数字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农博积极响应,借力新颖的科技手段,提升文创产品的艺术性和吸引力,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结合区块链技术,成功推出了多款数字文创产品,不仅丰富了文创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也拓展了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受众范围。自2022年至今,共进行了30余次线上宣发,产出100余种数字文创产品,涵盖全形拓创意画、二十四节气楚漆器、艺术品风扇车等多个系列。其中,全形拓创意画数字产品巧妙地将二十四节气与全形拓技艺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精髓以全新的形式呈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二十四节气楚漆器——立秋”数字文创产品则是农博利用“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进行市场转化的重要探索,产品通过数字复原技术,将楚漆器的精美图案和节气文化完美融合,再现了古代工艺的辉煌;“艺术品风扇车”数字文创产品在服贸会上首次亮相,配合创意短剧演绎,一经推出即售罄,成为数字文创领域的爆款产品。此外,农博还基于馆藏文物东汉三人博局俑进行二次创作,推出了数字藏品。该数字藏品以点位视频的创新形式让文物“动”起来,再现了东汉博戏的精彩瞬间,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文化享受。数字文创产品的成功推出,不仅提升了农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创产品研发的不竭源泉,深入挖掘传承可打造出有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文创产品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释放人文关怀、增强科技含量则是提升产品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未来,农博将继续学习和贯彻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提升文创产品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