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丝馆“三展联动”
再现千年海丝传奇

来源:新华社
作者:邓瑞璇

新华社广州7月21日电  (记者邓瑞璇)记者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了解到,该馆日前完成三大常设展厅改造提升工程,并同步推出“时光隧道有奇珍”“陶瓷名窑美其美”“海上敦煌在阳江”三大主题展览。

三大展览以不同侧面共同书写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图景,挖掘器物背后的贸易制度与精神意涵,拓展公众对于海丝与“南海Ⅰ号”的认知。展览围绕“南海Ⅰ号”出水文物,以不同视角梳理文物体系与文化逻辑,全面引入场景还原、多媒体交互等沉浸式手段,展线动线焕然一新、空间逻辑更趋科学。

“时光隧道有奇珍”展厅依托“水晶宫”主体结构,以光影隧道方式加以演绎——灯光与造景结合,借助动态投影、镜面装置与沉浸式音效,使观众如同穿行于海中隧道,在漫游之中窥见千年前海丝先民的贸易与日常场景。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海洋实验室”,可以看到一块块银铤在岁月与海水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沉积的小山包;船员烧烤留下的动物骨骼,仍保留着生活的温度与痕迹;还有800年前的“快递”打包方式,展现着南宋商人的货运智慧。

在“陶瓷名窑美其美”展厅中,观众可以直面“南海Ⅰ号”所携18万余件(套)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这些瓷器出自12个窑口,包含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福建德化、广东南海等,涵盖30余类器型,从精致的青白瓷碗到异域风格的绿釉瓶,风格各异、工艺精妙,是南宋时期“来样定制”“半成品加工”等贸易方式的物证,亦可窥见彼时多元开放的工艺交流景象。

“海上敦煌在阳江”则是对“南海Ⅰ号”落户阳江的深度回应。追溯阳江的海丝文化根源,早在南北朝至唐初时期,这里就是岭南古高凉郡的治所。南粤英杰冼夫人与冯盎将军曾在此治政安邦,策通南海,捍卫海防,奠定了阳江在南海海上交通与文化传播中的枢纽地位。丰富的“海丝风物”不仅体现在器物和遗址上,更延续于今日阳江人民开放包容、向海图强的精神气质之中。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7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