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作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杰出典范,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底蕴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时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一场场文化盛宴在古都展开,千年轴线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公益直播点燃全民热情
7月26日,由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传承中轴文脉 分享中轴有礼”北京中轴线百星千品大型公益直播活动在北京正阳门箭楼和观坛艺术中心举办。
本次直播活动分为“箭楼对话”“明星话中轴”“公益直播带货”三大板块,在北京中轴线基金会视频号和抖音号、中轴有礼视频号和抖音号、腾讯数字文化视频号同步播出。累计211.5万余人次网友在线观看;50余种“中轴有礼”文创产品亮相直播间,让《探访中轴》书籍、“中轴有醴”子品牌产品、建造师桌游等承载文化记忆的文创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北京中轴线遗产点正阳门箭楼,学者于丹、李建平登顶开启首次“箭楼对话”,他们引经据典、广征博引,与网友互动,共同探究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明星话中轴”板块,主持人携手各位艺术家、企业家以及专家教授等,分享他们心中的中轴线故事与文化情怀。其间,中国一汽红旗前瞻设计负责人朱坤现身直播间,揭秘红旗品牌造型设计与北京中轴线的渊源。
晚间黄金档的“公益直播带货”,臻选北京中轴线文创好物及特色商品,以文创产品和文旅消费品为媒介,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北京中轴线的深厚历史及传承发展,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山水墨韵再现北京中轴线壮美恢宏
7月27日,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杨留义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展”在京开幕。展出杨留义以北京中轴线15处核心遗产要素及其周边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创作的城市山水画作。
画家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笔墨技法,以山水意境勾勒宫殿坛庙,以淋漓墨韵晕染街巷烟火,用艺术之力展现中轴线的壮美与恢宏,让永定门的大气、景山万春亭的巍然、钟鼓楼的晨昏交替,在方寸画卷间焕发新生。这不仅是对北京中轴线壮美格局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其中蕴藏的礼乐文明、天人合一精神的深刻诠释,让观众在丹青墨韵中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
在画展开幕式上,杨留义将精心创作的作品《北京中轴线——先农坛》捐赠给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这幅作品聚焦北京中轴线南端的重要遗产点先农坛,艺术化再现了这一古代皇家祭祀农神、亲耕耤田的重要场所。
主办方表示,此次画展是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遗产保护成果的艺术献礼,更是面向未来,持续讲好中轴线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创新实践。通过艺术家充满创造力和感染力的城市山水画卷作品,观众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的永恒魅力,感受其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文脉星火点亮未来,为古老文明注入新活力
7月27日,首套面向中小学生的用书《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在京首发。这套书不仅是一系列知识读本,更是一部生动的中华文化教科书,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据悉,这是由北京出版集团汇聚中轴线申遗核心团队、优秀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历时300多个日夜精心打磨、推出的专为6岁至15岁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系列图书。这套书采用“三色三阶”设计理念:小学低年级以象征皇家建筑的“琉璃黄”为封面基调,围绕“了不起的中轴线”主题,设置诗歌诵读、人物趣闻、文物探秘等互动板块,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小学高年级选用代表传统美学的“青花蓝”封面,通过相关历史解读与拓展学习,引导他们理解“中正”“和谐”的文化内核;初中分册则以象征生命力的“国槐绿”为封面,以全球化视角对比不同文明轴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
当天,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的星火在校园点燃。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三家机构联合发布首批“北京中轴线遗产教育联盟实验校”,百余所在列学校如同镶嵌在历史轴线上的明珠,熠熠生辉。
活动现场,腾讯数字教育实验室发布的《中轴线与世界文化遗产》课程,让600年的光阴在数字星河中重新编码。来自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的孙婉清同学在现场演示课程时赞叹:“在云端触摸斗拱的榫卯结构,历史不再尘封于典籍。”
守护中轴,生生不息。
一直以来,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强调将公众参与置于核心,通过知识普及、志愿服务、社区共建等途径,深化社会认同,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守护中轴线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轴。”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梅松表示,基金会将以敬畏之心,恪尽守护之责;以创新之智,激活时代新韵;以开放之姿,促进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