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探索红色基因传承创新路径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赣文

井冈山,作为革命历史的重要承载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的创新路径。一系列创新经验做法成效显著,让红色文化绽放出时代光彩,也为行业内提供了宝贵借鉴。

党建联盟:汇聚传承合力

井冈山突破地域局限,整合全市29个红色名村、24个红色培训教育机构以及45个部门单位的资源,成立“井冈山红色名村党建联盟”。在红色阵地建设方面,重点对乔林乡党支部、挑粮小道等100余处遗址遗迹进行修缮,还原历史风貌,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在红色基因学习方面,常态化将红色故事作为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中共井冈山市委联席会议上的学习内容。同时,深入挖掘“引兵井冈”等30余个经典红色故事,通过故事讲述、情景再现等形式,让红色历史更显鲜活。精心规划茨坪—黄坳—汉头、大仓—古田—神山—坝上等13条红色精品路线,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线,凝聚起传承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推动红色文化系统性传播。

馆校合作:培育红色传承新力量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携手共进。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创立江西省首家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各类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革命文物保护、红色文化传承等前沿问题,提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青春热血写芳华》等特色课程,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严肃的党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青言青语”,让青少年易于接受。此外,与学校联合开展“红色小讲解员”“红色小记者”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亲身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使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青少年的血脉之中。井冈山市还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合作开发思政课程,编写《毛泽东在井冈山》等地方教材,构建起系统化、常态化的红色研学教育课程体系,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200批次。

数字赋能:激发红色文化新活力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积极推进“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数字化行动”。构建红色基因库,采用多学科协同模式,对文物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存储和表达,完成展馆及8处旧址旧居的场景信息采集工作,形成权威、丰富的红色基因库,并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奠定基础。融合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场景,运用 AR技术、AI数字人导览讲解系统、XR场景开发、5G+北斗遥感技术等,全方位、立体式地为游客呈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使游客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参观体验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开发数字藏品,开展数字修复、跨学科研究等实践教学,打造井冈山精神网络课程,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数字化形式延续红色基因的传承。

井冈山通过党建联盟、馆校合作、数字赋能等一系列创新路径,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文旅融合寓教于乐,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这些成功经验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推动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

(赣文)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44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