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松风”的启示:地域文化资源赋能廉政展览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张宝

廉洁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廉政展览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宣传手段,在提升公众廉政意识、深化廉政教育成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域文化则为提升本地廉政展览的质量提供独特的素材和资源。淄博市博物馆联合山东博物馆、桓台博物馆、王士禛纪念馆举办的“水月松风——山东新城王氏家族廉政文物展”,正是深入发掘地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特色廉政展览的一次生动实践。

深研地域文化,广泛征集展品

各个地区独特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廉政展览的重要内容。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桓台新城王氏家族有着悠久的廉政文化资源,忠勤祠、王士禛纪念馆等王氏故居,通过展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家风、家训等,向观众传达丰富的廉政文化。

将地域文化与廉政主题相结合,可以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展览形式和互动环节。在搜集桓台新城王氏家族展品时,策展团队查阅到王氏家族自元朝末年移居新城,乐善好施,祖辈相传,至明朝中期发展成为新城一大仕宦家族、文学世家,从明嘉靖至清道光的295年间,考中进士者多达30名,举人52名,贡生146名,可谓科甲蝉联,簪缨不绝。王氏家族世代为官,三品以上者9人,四品以上者12人,先后出过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有“王半朝”之称。新城王氏文人辈出,著书立说者达40多人,自三世至九世,有记载的著述计167种820多卷,以“江北青箱”蜚声海内。家族流传的石刻、古籍、字画,大多数保存于桓台博物馆,两件珍贵一级文物字画现藏于山东博物馆。具有典型廉政文化特点的展品“手镜”拓本、“水月松风”石屏现藏于王士禛纪念馆,珍贵古籍《带经堂全集》《王渔洋遗书》《池北偶谈》等现藏于淄博市博物馆和淄博市图书馆,这为展览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挖掘精神内涵,确定展览主题

在展览内容设计方面,地域历史文化为廉政展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文化资料。新城王氏家族科甲蝉联、名臣满门的鼎盛时期延续三个世纪,与其家族成员的为官准则是分不开的,“忠勤报国、门庭清肃、洁己爱民,此为人为官之大义也”。在明王朝,王氏子孙没有因尽忠苦谏而获罪,也没有依附昏君阉党自损人格。他们礼法自守、家法恭谨。新城王氏家族,为官者众,在整个家族内部形成了互为明镜的勤政廉政之风,是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治家之宝。此次展览通过“齐鲁望族”“廉政家风”“江北青箱”三个板块,集中展示新城王氏家族的清廉家风和廉政文化。

新城王氏家族史就是一部鲜活的清正廉明史。策展团队秉持以史为鉴、以物说史的博物馆展示原则,以淄博市博物馆为主要展览展示点,汇集山东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淄博市图书馆、桓台博物馆、王士禛纪念馆珍贵文物100余件(套),主要包括字画、拓片、古籍、印章等,通过讲述新城王氏家族文物背后的廉政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

展览定名为“水月松风——山东新城王氏家族廉政文物展”,提取家族中最代表廉政寓意的“水月松风”石屏作为展览的题眼。前言以“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开题,结语以“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收尾,前后呼应,将展览串联起来,更能明确主题。

丰富展示形式,紧扣主题脉络

在展览形式设计方面,地域文化元素、非遗风俗等为展陈设计提供思路和创意。展览序厅采用镂空扇形窗棂的家族大院风格,白墙黑瓦,突出“清白”的廉政主题,彰显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新城王氏忠勤祠,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为纪念新城王氏四世祖王重光而建。忠勤祠始建时,名门贵胄纷纷前往,或撰文颂扬王重光及其家族。王氏家族将其中颂文赞语、传记、墓志铭文等,集名人帖50余种、题跋20余道、名人自书诗30余首,摹勒上石,请江南镌刻名家精工刻制,刻字以十余万计,刻石260余块。当朝“见拓者云集”,在清末民初广为流传。忠勤祠现存珍贵石刻160余块。“忠勤祠石刻,琳琅满目,海内知名”(《新城县志》),有齐鲁小碑林之誉。面对众多的碑林石刻,策展团队选取最具廉政代表意义的“水月松风”石屏,将其仿制置于展厅正中。该石屏已历数百年岁月洗礼,它由数块刻石拼装组合而成,整体呈屏风形。石高方七尺,因上镌有王羲之书“水月松风”四字而得名。石屏正面为浮雕图形,雕有明月古松、高山流水、雀鸟猿鹿,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石屏现为一级文物,是传承王氏家族廉政文化的实物载体,警示子孙做官要像“水”一样清廉,做事要像“月”一样明朗,做人要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治家要像“风”一样和善,体现了一种风清气正的理想政治生态。

展览中,王渔洋所书《手镜》中的50条为政箴言,通过透明亚克力条展示,悬挂置于石屏上方。这一精心设计的展陈方式,提示人们重视家风、家训。展厅同步播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的《新城:半朝王家》电视宣传片,使观众更直接地了解新城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展厅展品以书画居多,部分重要作品图片放于触摸屏中,便于观众更加直观地欣赏细节,丰富展示形式。

丰富展览文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为丰富展览活动,展览印制宣传单页,开发配套文创产品,特制“手镜”二字的印章。开幕式当天发放淄博市博物馆签约书法家的“水月松风”折扇,受到观众欢迎。展览期间同步开启了专家讲座和配套研学活动,“《戒贪图》我来画”“《秋柳四章》我来画”“书签传诵‘神韵说’”等研学活动场场爆满。在后续的活动中,该展览还通过文化微纪录片《中国官箴》的拍摄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范围。

涵养廉洁文化也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内容。廉政展览作为一种新颖的廉政教育形式,通过馆校合作将廉政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对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廉洁意识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展览将在仪征市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相继展出,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弘扬优秀廉政文化。

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做好廉政文化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是博物馆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廉洁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传承历史光辉,更在于新时代下依然能带给人们精神滋养。廉政文化的展览展示对教育启迪党员干部以史为鉴、固本培元,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意识,争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淄博市博物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