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文物“活”起来,紧密配合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江苏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凭借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暑期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创新手段激发文物的内在价值,借助多样化场景深化文旅融合,为公众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千年吴越文化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
以青少年为桥,让文物故事“传下去”
暑期“小小讲解员”活动是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推动文化传承从青少年抓起的具体实践,通过系统的文物知识培训、专业的讲解礼仪指导、沉浸式的展厅实践,让青少年深度参与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系统学习鸿山遗址代表性文物的历史背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转化为生动讲解词。在展厅内,孩子们以“小小文化使者”的身份,传递历史的温度,使观众感受到文物的“可亲近性”。活动不仅帮助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结,更实现了“文物育人”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截至目前,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暑期“小小讲解员”活动已成功举办五期,累计培养“小小讲解员”80余名,服务观众超过5000人次,成为博物馆拓展教育功能的特色品牌项目。众多家长反馈,孩子参与活动后,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积极性亦显著提升。
以夜间场景为翼,让文化体验“活起来”
“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是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打破时空界限、推动“文旅融合”的创新尝试。活动通过“夜间开放+主题活动”的模式,将博物馆从“日间静态展览空间”转变为“夜间动态文化舞台”,实现了文物资源与文旅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
“趣游鸿博 夏夜弦歌”作为夜间活动的核心内容,以“文物+音乐”为切入点,将鸿山遗址所承载的礼乐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当《青花瓷》的旋律响起,观众不禁轻声和唱。古风曲调与现代编曲的巧妙结合,使琴弦在震颤中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吴越先民的生活场景,与千年前的文明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无声对话。同时,配套开展的“文物知识市集”“文创产品体验”等环节,将文物元素融入文创设计,让观众在消费中触摸文化脉络,实现了“看文物、听文化、带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活动期间,博物馆夜间开放时间延长至20∶00。游客纷纷表示,夜晚的博物馆别具一格,韵味悠长,这种独特的参观体验使他们对吴越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以舞台演绎为径,让历史场景“动起来”
“趣演春秋”鸿博历史小小舞台剧活动,通过“泰伯靠丰收破圈”和“勾践凭苦胆翻盘”的创新演绎,生动重现历史场景,成为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践行“创新文物展示传播方式”的典范实践。
活动精选“泰伯奔吴”“卧薪尝胆”等与吴越地区紧密相关的历史故事,组织青少年演绎剧本角色。在编排过程中,博物馆讲解员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历史细节与文物背景的精准呈现,既有效避免了“戏说历史”的现象,又通过戏剧和情感表达,使历史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舞台上剧情中的“古人”与千年前的先民“隔空对话”,仿佛历史得以再现,成为连接古今的“活线索”。一位参与舞台剧演出的青少年激动地表示:“通过这次演出,我仿佛真正走进了历史的长河,那些原本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瞬间变得生动而鲜活。”观众也纷纷反馈,这种新颖的呈现方式让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更为深刻,恍若置身于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后续,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将持续推进小小舞台剧的编排工作,旨在让历史故事突破书本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以惠民服务为本,让文化成果“沉下去”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始终秉持“惠民、利民、为民”的核心理念,所有活动均采取“零门槛参与”模式,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互动的方式,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公众都能享受文化服务。
此外,活动注重收集公众反馈,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不断优化内容与形式,让文物活化利用更加贴合群众需求,充分体现文物“活”起来对于提升公众文化获得感的重要作用。数据显示,系列活动公众满意度达98%,超过80%的参与者表示“通过活动加深了对吴越文化的理解”,许多市民表示,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盛宴。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暑期系列活动正是对文物“活”起来的生动诠释。未来博物馆将继续深挖文物资源内涵,创新文旅融合模式,让更多人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参与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