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作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的出土地,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简称“博物馆”)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如何以馆藏兵学文物为根基,将两大兵学经典的文化精髓转化为大众可感知、愿体验、能消费的文创产品与服务。对此,博物馆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为核心IP,通过资源整合、场景营造、产品开发等举措,实现了兵学文化价值与市场经济效益的双向转化。
以资源整合与场景营造为抓手,
构建文创双效统一实践路径
博物馆文创发展需依托时代趋势与外部政策,激活内部资源优势,主动创造传播与消费场景,形成“社会影响带动市场、市场收益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
一是夯实资源根基,锚定政策与IP双优势。紧跟国家文化政策,以《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为指引,明确“社会效益优先、双效统一”的发展方向,将文创产品定位为“兵学文化传播载体”而非单纯商品;依托“国宝”出土地优势,构建“文化IP+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新生态,通过自主研发、企业联合、数字转化、品牌建设等途径,积极发挥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蓄有利资源。
二是打造特色活动矩阵,激活文化传播效能。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非遗市集、花朝节、兵学书场等)与研学活动(《银雀山简书探兵学》《铸器成兵 兵卫山河》等课程),推出“博物馆+”体验活动(沉浸式音乐会、汉韵讲解),吸引多元人群参与;通过“活动引流—体验种草—产品转化”,将参与者变为文创消费者,提升博物馆影响力。
三是链接媒体与科技,拓宽市场与影响边界。借力央视《简牍探中华》《国防公开课》等权威媒体宣传,联合AI技术打造山东春晚杂技剧《风林火山》,扩大知名度与海外关注度;参与文化产业展会,展示文创、拓展渠道、借鉴经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文创产品开发营造有利态势。
以多方协同与双效统一为核心,
凝聚文创发展合力
文创开发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博物馆内部团队、外部合作方与社会大众协同合作。
一是“上下同欲”,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理念传导、机制保障与文化浸润,推动团队形成“传承兵学文化、赋能文创发展”的共同追求。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等形式,解读文创产品发展方向与价值,明确“让兵学智慧走进现代生活”的共同发展愿景;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从文物保护、展览展陈、社教宣传等方面吸纳文物研究、产品设计、市场推广等灵感,同步文物研究成果、市场需求变化等即时信息;通过参与书圣节、博览会、设计大赛等活动,沉浸式体悟文创产品发展的时代特点,在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增强对工作的认同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
二是打造共同目标,实现愿景与效益的统一。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中,构建了员工、合作方与社会大众的联结机制,让各方在参与文创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收益。探索建立“文创业绩与激励挂钩”的分配机制,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创开发,与文创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文化传承+经济收益”的双赢格局;通过“文创惠民”让公众在文化消费中获得实惠,让公众感受到文创产品是“惠民的事业”,从而增强对博物馆文创的认同感与支持度。
三是以人为本,生产大众喜爱的产品。博物馆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打造“有温度、有内涵、有用途”的文创产品。建立“线上+线下”的需求收集机制,精准捕捉大众偏好,明确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坚持“文化内涵+实用价值”双重导向,避免“为文创而文创”的形式化倾向,将兵学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相结合,开发珍品文物系列、竹简系列、特色建筑系列等500余种文创产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围绕“购买便利+体验升级”,设置文创自助售卖机、文创休憩区等,提升消费体验。通过“以人为本”的产品与服务,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成为连接文物与大众的情感纽带。
以守正筑基与创新拓界为方向,培育多元文创新业态
博物馆以兵学文化为根脉,通过“守正筑基、创新赋能、跨界拓界”的实践,培育出多元化文创新业态。
一是守正筑基,夯实文化内核。做好博物馆基础工作,强调文创产品的文化性、实用性、艺术性是生命线。始终坚守传统文化根脉,将传承兵学文化作为发展文创的核心任务。产品开发中,深入挖掘《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学文化内涵,将兵学思想、军事智慧融入产品设计中,使文创产品成为传播兵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活动策划中紧紧围绕兵学文化主题,通过举办兵学体验活动,深入解读和阐释兵学文化,让观众领略古代军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是创新赋能,融入现代元素。博物馆积极创新,融合现代元素,打造出一系列文创新业态。常态化引进临时展览,“财神道——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奇遇三星堆——沉浸式探索体验展”等特展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为文创产品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产品设计上,注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实用性和时尚感的文创产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数字文创产品,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科技感,以新形式满足观众的收藏爱好;传播模式上也积极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宣传,同时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新兴方式,提高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三是跨界拓界,拓宽发展空间。博物馆秉持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探索文创产品发展的新领域。与旅行社合作,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体验中感受兵学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在文化教育领域进行拓展,开发兵学文化在线教育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学生和军事爱好者传播兵学知识;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兵学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校提供兵学文化课程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军事素养和爱国精神,拓展了文创产品的发展边界,实现可持续发展。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文创实践,是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为核心IP,将兵学文化精髓转化为“可落地、可复制”的具体举措。这些实践让静态的文物变成了“活的文创产品”,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唯有立足自身资源、聚焦大众需求、联动多方力量,才能让文创产品真正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作者单位: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