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 激活价值
——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的策展理念与实践探索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杨以恒

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展览类型,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是展示革命文物、讲述革命故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这些展览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呈现,更是博物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如何通过创新展览设计传递革命精神内涵,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是当下我们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在叙事主题和叙事视角上虽已形成鲜明特色,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此类展览的策展理念与社会责任的学术探讨,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和形式突破,不断提升展览的教育效果,促进公众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价值认同。

革新策展理念:

构建革命文物主题展览新叙事

其一,寻找历史中的情感共鸣。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的核心在于通过真实的历史叙事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传递革命精神的伟大。在策展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历史真实性原则,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节点,依托史料文献,确保展览内容的历史真实性和学术严谨性,通过展出大量实物展品,如武器、书信、日记等文物,以物证史、以物叙事,让文物说话,拉近公众与历史的距离,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其二,构建多元的叙事体系。随着公众对历史认识的加深,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需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相结合,在权威叙事体系下纳入更多声音,构建更加多元的叙事体系。宏大叙事以国家、民族为主体,展现革命整体进程和集体抗争,而个体叙事则聚焦普通民众等,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个体经历的苦难与坚韧,以个体叙事的独特性丰富宏大叙事的整体性。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胜利的鼓舞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抗美援朝文物展”以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文艺工作团第五团的视角展开,选取抗美援朝时期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历史文物进行展陈,生动诠释西北人民在抗美援朝中作出的贡献,以及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友谊。多元叙事体系既增强了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还能满足不同公众的认知需求。

其三,融合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不仅是历史的展示平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策展过程中,应以明确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为导向,通过真实感人的历史细节和具有震撼力的展陈方式,引导公众深切感悟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血脉。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在展厅设计了留言墙,观众可以写下对历史的感悟并贴在墙上,这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的设计能够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仪式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感,进一步促进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的教育意义。

其四,注重本土化表达与全球化视野。当下,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应坚持以本地革命史实为主,立足革命历史、文物资源和展陈条件,聚焦历史细节和本土特色,结合时代需求和重要节点,将宏大叙事与细节呈现结合起来,避免“主题模糊”和“千馆一面”。同时,还要融入全球化视野,通过“全球视野、本土表达”的策展理念,构建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和新时代的话语体系与叙事体系,增强公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通过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等形式,拓展交流合作的渠道和平台,提升展览的国际影响力。

融合现代技术:

创新革命文物展陈新模式

一是采用情境化叙事。文物是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的核心展品,但单一的文物陈列易导致公众审美疲劳。展览可运用情境化叙事手法,通过复原革命历史场景,将文物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使公众身临其境感受先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以第一人称视角复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攻克锦州的场景,这种情景化叙事给予观众强烈的战争代入感,不仅增强了历史的可视性,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还通过感官刺激引发其情感共鸣,进一步感悟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

二是营造沉浸式氛围。展览的空间布局需与其主题紧密呼应,通过运用空间设计、光影效果以及声音特效营造沉浸式氛围,提升观展体验,让人们沉浸感受历史场景。可在灯光设计上采用冷色调突出战争的残酷与沉重,暖色调烘托抗战胜利的喜悦与希望,营造情感上的对比与递进;利用环绕式投影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增强代入感;再通过音效模拟战场的炮火声、士兵的呐喊声和民众的呼喊声,营造紧张真实的氛围,使历史叙事更具感染力与震撼力。

三是使用数字化展陈技术。数字化技术可以为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提供创新呈现方式,提升历史叙事的代入感、沉浸感和真实感。例如,混合现实(MR)技术通过智能眼镜或头盔显示器,将真实文物与历史场景叠加互动,使公众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人工智能(AI)技术则可以根据观众特点定制化呈现内容,通过交互式叙事感受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同时,相关技术的设计和使用需紧扣展陈主题,突出文物核心地位,确保技术服务于历史叙事,助力革命文物“活”起来,增强展览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拓展社会功能:

激活红色记忆当代价值

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通过系统呈现革命历史脉络,帮助公众构建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树立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全景式叙事与多元视角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展现宏大的历史进程,又关注个体命运,从而推动形成客观全面的历史认知。

然而,在呈现战争的同时,也应着力展现峥嵘岁月中闪耀的人性光芒: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温暖、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的坚守和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这些珍贵的精神遗产,既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和平价值的深刻诠释。

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牺牲与伟大奋斗精神,能够有效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通过系统回顾革命战争历程,真实呈现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引导公众深刻认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来之不易,从而更加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应以此为契机,依托创新的策展理念和现代化展陈手段,打造具有教育意义与情感共鸣的展览,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爱国热情,通过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讲好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故事,传承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彰显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02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