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声” 薪火相传
——吉安市博物馆焕彩“开学第一课”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菊萍

当青春的朝气蓬勃遇上历史的厚重深沉,文化的薪火便有了新的传承。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吉安市博物馆联合多方力量,以创新为驱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深化馆校合作,精心策划了博物馆里的“开学第一课”,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奉上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与思政课,探索新时代文化育人的新路径。

形式多样,多元活动齐绽放

“开学第一课”活动形式丰富多元,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方式,构建了博物馆里“开学第一课”中“一个展览”“一场社教”“一次参观”“一次合作”的“四个一”模式。

吉安市博物馆“厚土遗珍——吉安市文物珍宝展”走进吉安市新村小学,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穿越时空感受庐陵文化数千年辉煌,和历史对话,与文物共鸣。

博物馆开展“镜观古今·巧手铭心”社教活动,带领同学们探秘唐代铜镜的纹饰寓意,追寻背后的历史与美学脉络,用粘土精心复刻铜镜上细腻纹路,让瑞兽灵动、缠枝婉转于指尖重现,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为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在吉安市博物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中流砥柱——红色金融专题展”,激发了学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白鹭洲书院,千年学府承载着吉安的深厚文脉,同学们在实地参观中感受庐陵文化,点燃新学期奋斗的火种。

联合多馆力量,与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市博物馆共同策划“赣鄱瓷韵·数智之旅”全省巡展系列教育活动,走进吉安市青原区天立实验小学,为“开学第一课”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共同为青少年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内容丰富,三大文化共传承

吉安市博物馆“开学第一课”活动,内容聚焦吉安特色文化,围绕红色文化、庐陵文化、书院文化等三大主题展开。

红色文化是吉安的重要精神财富,吉安更是红色金融的重要发源地与实践摇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安市新村小学的同学们走进吉安市博物馆,参观“中流砥柱——红色金融专题展”。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历史图片,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精神上的洗礼。

庐陵文化作为吉安地区的特色文化,底蕴深厚、成就斐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独特的一脉。“厚土遗珍——吉安市文物珍宝展”将璀璨的青铜文明、吉州窑的宋元风雅、历史文脉中传承的文章节义、革命摇篮里燃起的星星火种,化作鲜活的历史语言,让孩子们了解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白鹭洲书院是江西三大书院之一,以“文章节义”为志,延续办学八百年。新时代白鹭洲中学学子在“开学第一课”活动中参观书院,追寻文天祥等先贤足迹,在古建筑和历史典籍间触摸历史,它不仅是精神的传承,让先贤风骨融入学子品格;更接续千年文脉,为新学期注入“崇文向学”的精神力量,点亮成长新程。

走“新”走“心”,多元手段促体验

吉安市博物馆创新方式手段开展“开学第一课”,精心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数字化活动体验,成功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为了培养青少年成为庐陵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活动中,“吉博少年团”的小小志愿者主动为同学们讲解展览,让同学们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共同完成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数字赋能“开学第一课”,搭载VR体验活动,观看文物讲解短视频。现场同学们戴上VR设备,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与古人对话、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文物讲解短视频,既弥补了展板讲解的局限性,也契合了孩子们喜爱可视化内容的特点,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课堂讲授到实物观摩,从历史溯源到手工实践,当少年们走出博物馆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一份手工作品,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使命担当。

未来,吉安市博物馆将继续以“馆校合作”为纽带,持续创新活动形式、整合文化资源,让更多优质文化活动走进校园,让历史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贡献博物馆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88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