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在江西瑞金开讲。由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与华融瑞金希望小学联合打造的“红色家书里的抗战记忆”沉浸式主题思政课,以创新的教育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师生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思政教育体验。
创新模式:
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新体验
在全息投影与舞台特效的交织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缓缓拉开帷幕。以“重读抗战家书、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通过深情讲演、情景再现、家书诵读、配乐渲染等表现形式,为师生打造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本次课程突破传统思政课模式,开创了“文物+教育+科技+艺术”的四维融合新路径。博物馆珍藏的文物家书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将静态的历史文物转化为动态的教育资源;通过角色扮演、时空对话等创新形式,将抗战家书与奋斗故事巧妙衔接。师生们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举着抗日标语、旗帜和传单,从观众席走上舞台,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这段沉浸式的互动场景,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当舞台的灯光亮起,赵一曼留给幼子的绝笔信在屏幕上缓缓展开:“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伴随着讲述人的深情诵读,不少学生悄然拭泪。左权将军的家书、刘伯坚的遗书、夏明翰的绝笔……一封封饱含革命斗志和爱国情怀的红色家书跨越时空重现在师生眼前。
课程采用“师生同台、共演共学”的创新模式,让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为历史的演绎者和传承者。这种角色转换不仅增进了师生情感,更在共同演绎中实现了思想的共鸣和价值的传递。左权的扮演者、华融瑞金希望小学教师宋建荣表示:“通过扮演抗战英雄,让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到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比任何说教都深刻。”
深度融合:
构建馆校协同育人新格局
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以抗战家书为切入点,通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情感与理性有机统一,实现了思政教育从“灌输”向“引领”转变的有益实践。其主要体现为三个深度融合:一是历史教育与时代要求深度融合,将抗战精神与奋斗精神相衔接;二是文物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学校的立德树人使命相辅相成;三是情感体验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发深层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价值内化。“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在情感体验中坚定了理想信念,这正是思政教育的目的。”华融瑞金希望小学校长熊敏说。
此次思政课教学进一步深化了馆校双方“资源共建、课程共研、师资共培、成果共享”的深度合作机制。博物馆发挥馆藏资源和专业优势,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学术支撑;学校发挥教学理论和实践优势,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创作和演绎,形成多方协同的育人合力。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不仅创新了思政教育形式,更拓展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创了馆校合作育人的新范式。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杨丽珊表示:“纪念馆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打造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思政课程,让革命文物从展柜中走出来,在思政课堂上活起来。”
(作者单位: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