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痕铭史 墨韵传魂
——“山西抗战英烈碑刻拓片展”阐述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魏春羊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抗战岁月中,山西涌现出无数英勇无畏的英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钢铁长城,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为铭记这段光辉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由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大学指导,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办,10余家高校、文博单位等协作支持的“山西抗战英烈碑刻拓片展”,精心遴选山西各地抗战英烈碑刻拓片150余件,以七大单元系统梳理不同类型的英烈碑刻拓片,涵盖将领、战士、民众、行业精英、后勤人员、国际友人等群体,构建起一幅全面而立体的抗战英雄图谱,展现出山西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此次展览入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抗战将领英烈碑拓

本单元聚焦抗战时期高级指挥官的碑刻拓片,以左权将军为核心展开,十余幅拓片从不同时空维度构建出左权的英雄形象。《左权将军墓》庄重肃穆,承载着将军壮烈殉国的不朽精神。朱德《挽左权同志》诗中“愿拼热血卫吾华”字迹遒劲,墨色凝重,与其悼文拓片共同勾勒出悲痛与敬仰交织的情感厚度。罗瑞卿《纪念左权同志》突出“朴实克己”四字,笔法简肃而意蕴深远,折射出左权作为革命者的精神本色。彭德怀手书《左权同志碑志》260余字,可谓泣血而成,字迹间锋芒与沉郁并存,尤其“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一句,墨韵苍凉,仿佛可见彭总挥毫时的心绪激荡。赵玉珍、黄厚魁、高永祥等将领的碑拓,虽数量不多,但碑阳与碑阴的双面展示,得以瞻仰他们完整的生平事迹,见证后人为他们树立的不朽丰碑。

浴血战士英烈碑拓

本单元以普通士兵为叙事主体,通过20余幅拓片展现前线战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长乐战斗战士烈士英名录》密集镌刻着长乐村战斗牺牲者的姓名与籍贯,字迹工整却颇为沉重,墨色深浓处似有血泪浸润。《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战四周年阵亡将士纪念碑》可见青石纹路与海水波纹衬底,红旗与五角星图案线条刚劲,象征烈士精神永驻海天之间。《纪念烈士碑文》虽斑驳漫漶,“血染疆场”“宁死不屈”等字句却锋芒未减,刻痕处犹见当年凿刃之决绝。《李俊明同志略历》详述其21年短暂人生,字里行间可见抗战士兵转战太行的艰辛历程。《九位八路军烈士纪念碑》中的“无名烈士”四字楮墨沧桑,井台殉难的悲壮场景仿佛透过纸背浮现。

热血民众英烈碑拓

本单元勾勒出三晋大地普通民众持土枪、埋地雷的抗战图景,寸寸碑石皆由血性铸成。《马家拐民兵四烈士纪念碑》以粗粝石纹为底,碑文中“惟我民兵,抗战先锋”八字锋芒毕露,凿刻深度可见当年民众以石为纸、以铁为笔的悲愤。《范玉官同志英烈碑》详述武委会主任组织数十次反扫荡的事迹,字行间“二十九岁”的年龄记录墨色尤深。《左权县连壁村军民烈士纪念碑》镌刻着十余名民兵姓名,“白祯祥”“郭飞唐”等名字虽经岁月磨损,凛然之气仍破纸而出。《北石村围困日寇牺牲烈士纪念碑》记载民兵史玉录“恨咬贼腿”、吴廷俊“断头不屈”的细节,字迹恣肆狂放,金石铿锵之声宛若可闻。

行业精英英烈碑拓

本单元展示了各行各业精英以专业学识支撑民族救亡的史诗,墨痕间回荡着80年前精英们的报国誓言。《何云先生墓志》镌刻了新闻战士何云的传奇一生,“火线上编审刊印”等字句墨色如铅,展现新闻人在烽火中传递真理的专业坚守。《高故行长捷成同志略传》详述其从厦大经济学子到冀南银行行长的历程,“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术语清晰可见,凸显其在封锁线上构建经济防线的智慧。《鲁艺风骨传唱永恒》书写沉郁顿挫,昭示着文艺工作者以艺术为枪杆的文化战斗。《生产战斗英雄祁六同志纪念碑》融合生产与战斗双元素,“垦荒种地”“御敌护乡”等字迹刚柔相济,见证特殊领域精英如何将农耕智慧转化为抗战力量。

后勤人员英烈碑拓

本单元关注抗战大后方的隐形战线,每一道刻痕都是维系民族命运的根脉。《郭昌祥同志传略》铭刻着这位长征出纳员的非凡事迹——“弃私藏公”四字凿刻尤深,墨色沉凝如锁巨资于岩隙,展现后勤工作者在扫荡危机中守护八万元公款的惊人魄力。《晋绥边区五寨县抗战死难烈士之墓》镌刻着民政、财政等行政干部姓名,字迹工整。《纪念刘子干同志碑记》详述这位公安局股长“铁腕镇压汉奸”的事迹,笔画刚劲。《六同志纪念碑》记录汪立亭等六名后勤同志的籍贯与职务,墨迹斑驳处如见物资调运路线的艰辛轨迹。

国际友军英烈碑拓

本单元聚焦各国共同抗击法西斯暴政的历史见证,这些拓片以多语言碑文打破疆界禁锢,墨色间奔涌着跨越国界的热血洪流。《爱国英灵永垂不朽》笔势如刀剑交鸣,“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等字棱角分明,昭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钢铁意志。《朝鲜革命烈士陈光华同志之墓》以庄重形制铭刻国际主义战士的壮烈征程,见证陈光华从中山大学学子到太行山烈士的跨国壮举。《朝鲜革命烈士石鼎同志之墓》详述石鼎流亡中国廿三载的抗争史,“三一反日运动”“朝鲜义烈团”等关键词浮现碑面,1919至1942年的时间轴凿刻尤深,仿佛将朝鲜半岛的独立烽火与太行烽烟熔铸于一石。

纪念性建筑创修碑拓

本单元记录了抗战纪念建筑的营造历程,让每一处斗拱飞檐都通过拓印技艺获得永远留存。《晋察冀辖区繁峙县抗日战争英雄烈士纪念塔》,雷明庭撰写碑文,栗克齐书丹,系列拓片完整呈现纪念建筑的营造谱系,从建委会统筹到石匠、木匠、画匠的匠作名录,构成一部微缩的抗战建筑学。《创建烈士祠碑记》中“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等建筑术语以深峻刀工镌刻,墨色浓淡间仿佛可见1945年左权县工匠挥斧运凿的建造场景。《建立抗日殉国烈士纪念亭纪念文》记录亭台建造始末,宁云程等撰写的碑文如工程日志般翔实,“六面翘角”“通高5.74米”等数据与“青松白鹤飞龙舞凤”的纹样描摹,让纪念性建筑的形制美学跃然纸上。

山西抗战英烈碑刻拓片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将历史的厚重与英烈的荣光凝固于纸上,成为后人缅怀先烈、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在这些沉默的碑拓背后,是无数英烈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信仰,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不屈与坚强。这些拓片,如同历史的镜子,映照过去,也照亮未来。让我们以英烈为榜样,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8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