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暑期研学实践
滨州市博物馆架起青少年与历史桥梁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玲超 霍怡帆

这个暑期,滨州市博物馆聚焦青少年文化素养培训,以“博学荟”“甲骨少年说”“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三大品牌活动为核心,联动馆内志愿服务队,创新“沉浸式体验+实践性传承”文化育人模式,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打造兼具历史厚度、知识深度与体验趣味的文化盛宴。

七天本草奇遇:

让传统文化“落地”少年生活

自2020年创立以来,“博学荟”已是滨州青少年暑期研学“金字招牌”。今年以“本草少年奇遇记”为主题,为9至13周岁青少年定制7天沉浸式课程,特邀省市级高校专家、中医专家等组成专业师资团,打破“课堂讲授”单一模式。学员们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习练八段锦,制作中草药标本相框,走进地方中医药文化馆实地溯源,让典籍中的本草文化成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创作的生活体验。截至目前,“博学荟”累计举办27期,开展190天系统化教学,开发650节涵盖历史、非遗、科技等领域的精品课程,惠及1000余名青少年,成为博物馆社教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从听客到讲者:

少年们的“国宝代言”蜕变记

“甲骨少年说”以“国宝代言人计划”为抓手,为8至15周岁青少年打造“双向互动”文化表达课,构建文物探究、艺术实践和讲解训练三维培养体系。通过齐鲁地域文明专题课,让学员读懂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密码;在省级金牌讲解员指导下,学习发声技巧、肢体语言、临场应变等专业技能;借助“共造·古艺新作”“影鉴·光影叙事”等沉浸式艺术体验及手工课程,激发文化创新表达;赴博兴、青州探访佛教艺术遗存,拓宽历史认知视野。结业典礼上,22名学员自信地站在文物展柜前,用鲜活语言讲述陶器、青铜器的故事,完成从“历史听客”到“国宝代言人”的亮眼蜕变。

开学前的“家乡礼”:

把滨州记忆装进大学行囊

“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活动,为准大学生送上特殊“开学礼”。两天里,18名学子围绕“破茧成蝶家乡志”,开启“历史+现代”双线研学。在滨州市博物馆、滨城区博物馆,他们聆听滨州从史前至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在城市规划馆,透过数字沙盘展望家乡未来;随后走进中裕集团、愉悦家纺等本土龙头企业,近距离观察现代农业、高端纺织产业活力,直观感受家乡“历史底蕴”与“现代实力”的交融。学子们表示,会把滨州的文物故事、产业成就带到大学,将“家乡情怀”化作求学动力,未来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志愿红护航:

串联文化传承的“温暖纽带”

本次暑期活动的高效推进,离不开滨州市博物馆志愿服务队的“硬核支撑”。30余名志愿者化身“引导员”维护秩序、“助教”协助教学、“后勤员”保障物资,以专业服务搭建起博物馆与青少年间的“沟通桥梁”。

这个暑期,滨州市博物馆跳出“单向传播”的传统社教框架,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用创新激活馆藏资源,用实践深化文化认同。未来,博物馆将继续探索“历史+教育+实践”融合路径,让更多青少年在与文脉对话中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家乡历史传承者、文化活力激发者、城市未来建设者。

(作者单位:滨州市博物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8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