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作笺 忠魂续章
——闽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档案文献文物特展策展札记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朱廷水 杨易凌

八十载岁月流转,往昔烽火硝烟已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所承载的伟大精神,却如熠熠星辰,始终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8月15日,“烽火闽西 铁血忠魂——闽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档案文献文物特展”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开展。展览以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与翔实的档案文献为依托,回溯闽西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壮举,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抗战精神赞歌。

从“主力叙事”到“多元共振”

长期以来,抗战主题展览多以历史发展脉络及八路军、新四军等主力部队的重大战役为核心叙事对象,而那些活跃在敌后战场、后方支援前线、跨界协作的事迹,却较少被深入挖掘与展示。此次展览打破这一传统框架,从档案文献与文物切入,将闽西“工合”社、台湾义勇队等抗战力量推向台前,构建出一幅多元而立体的抗战图景。

展览以“烽火闽西 铁血忠魂”为主题。“烽火”既是对闽西战场硝烟的具象还原,也隐喻着民族危亡时刻不灭的抗争火种;“忠魂”则凝练着闽西儿女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二者共同构建起“烽火淬炼忠魂,忠魂照亮闽西”的精神脉络,展览通过八个部分层层铺展“闽西儿女如何浴血抗争、烽火精神如何传承”的历史叙事。“八路雄师 浴血华北”展现八路军中闽西子弟兵的英勇奋战;“铁军北上 驰骋江南”记录闽西指战员随新四军的征战足迹;“厦大迁汀 救亡兴学”呈现战乱中厦门大学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弦歌不辍的教育坚守;“闽西‘工合’实业救国”讲述长汀、连城等地工业合作社以实业支援抗战的坚韧;“飞虎驻汀 御寇保疆”再现飞虎队驻汀抵御日寇的长空传奇;“两岸台胞 联抗日寇”彰显台湾义勇队与闽西人民共抗外侮的家国情怀;“闽西侨胞 心系家国”传递海外侨胞跨海驰援的赤子之心;“闽西儿女 迎接胜利”描绘闽西人民通过募集物资等方式支援前线,迎来抗战胜利的壮阔历程。每个部分均以档案文献与文物为实证根基,辅以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让闽西抗战的历史场景在细节中变得清晰可感,使“烽火”与“忠魂”的精神内核在具体叙事中愈发鲜明。

烽火文物镌刻闽西抗战荣光

本次展览精选的213件文物与档案文献,共同勾勒出闽西子弟兵在抗战时期英勇奋战的历史图景。这些文物与文献承载着真实的记忆,是相互印证、彼此呼应的历史叙事者。通过展览,让观众透过实物感受那段岁月的温度与力量,仿佛穿越时空,亲历浴血奋战的艰难历程,深刻体会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白求恩遗物:国际主义精神的不朽丰碑

1939年11月白求恩病床日志、体温记录表、死亡诊断书及逝世经过录等一级文物,无疑是展览文物中耀眼的明珠,承载着跨越国界的奉献与深情。

《白求恩病床日志》由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等人记录,泛黄纸页里,详细记载着白求恩自1939年11月1日因手术,手部感染后的每日病情。从伤口初染时的低热征兆,到病菌肆虐阶段四肢疼痛、精神萎靡等症状,再到用药方案记录,每一行文字,都是闽西子弟兵与死神抢夺白求恩生命的“战斗印记”。

《白求恩体温记录》以红色折线,无声搏动着白求恩生命的最后轨迹。1939年11月1日至11日,表格中每日两次用红笔绘就的折线,详细记录病重时体温数据。11日,高热反复攀至40℃以上,12日未及记录,折线已随生命戛然而止。这张表格,串联起白求恩坚守救治一线的执着,更映出叶青山医疗团队昼夜守护的艰辛。

《死亡诊断书》用“败血症致呼吸循环衰竭”的医学表述,定格了白求恩的生命谢幕。叶青山保存的这份诊断书,详细记录治疗经过与死亡原因等,既是一份医学档案,更是国际主义精神的实物丰碑,见证白求恩跨越国界的无私付出。

《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字里行间,还原了白求恩生命的最后时光:即便病情恶化,他仍牵挂伤员、强撑工作至力竭。叶青山的记录以朴素细节,展现其医者仁心与国际主义信仰——在一分区孙家莊疗伤时,因忙碌及敌情紧张,他左手中指被小尖刀刺伤,炎症加重仍坚持工作;遇外科传染病员手术未戴手套再度感染,又经山路奔波引发类似感冒之症,却还高强度工作。之后病情持续恶化,他仍亲临前线。这些记录不仅记载他的逝世,更永恒铭记其无私奉献精神。

杨成武战斗望远镜:黄土岭大捷的见证

闽西籍开国上将杨成武1939年指挥黄土岭战斗时使用的望远镜,诉说着那段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透过这架望远镜,杨成武将军精准地勘察着战场局势,指挥着八路军将士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辉煌战绩。这架望远镜不仅是杨成武军事指挥的重要工具,更是闽西子弟兵在华北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实物见证。

刘彬抗大毕业证书:人才培育的印记

闽西籍开国少将刘彬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毕业证书,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抗大分校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刘彬等闽西子弟通过在抗大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能,更坚定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这张毕业证书,是他们成长的印记,也是闽西人民重视教育、支援抗战的有力证明,彰显了闽西儿女在民族救亡中“文武兼修”的智慧与担当。

台湾义勇队臂章: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抗战见证

台湾义勇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台湾同胞组成,积极投身祖国抗战洪流的一支队伍。作为该队的标志性信物,台湾义勇队臂章承载着台湾同胞心系家国的深厚情感与抗击外侮的坚定信念。在烽火岁月中,台湾义勇队成员活跃于宣传鼓动、对敌政治工作、战地医疗救护及武装斗争等多个战场,以实际行动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这枚臂章,见证了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并肩御敌、共赴国难的峥嵘历程,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有力物证。

长汀“工合”斗笠:“工合”助力抗战的见证

长汀“工合”社生产的长汀斗笠,看似普通,却在抗战时期有着特殊意义。“工合”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抗战期间通过组织失业工人和难民,在非敌占区开展生产自救,以实业救国之力保障前线供给、维系后方经济,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汀斗笠作为“工合”社的产品,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民众的生计难题,稳固了后方民生;另一方面斗笠被输送至抗战队伍,为将士们遮风挡雨,助力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这顶斗笠,不仅凝聚着闽西民众支援抗战的后方力量,更成为那段岁月里军民同心、共克难关的缩影。

从历史叙事到精神传承

此次展览在展陈手法上突破传统静态模式,以“多维联动”构建沉浸式历史体验:展厅内循环播放抗战题材电视剧经典片段,屏幕中闽西子弟兵的冲锋身影与展厅战地照片交相呼应,用光影叙事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龙岩宣传”微信公众号开设“闽西抗战人物故事”专栏,每周更新图文解读与短视频,延伸展览的教育意义;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线上展览,借助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让观众在手机端观展,实现线下沉浸与线上延伸的立体传播效果,使“烽火闽西”的记忆从展厅走向生活。

展览既是对历史的回望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激励鞭策。凝视珍贵文物和档案文献,仿佛能听见历史回声,感受先辈的热血与信念。和平年代,抗战精神永不过时。从展览承载的记忆中汲取力量,传承闽西人民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等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其抗战贡献,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展览以文物为笔、历史为纸,书写了闽西抗战壮丽篇章,激励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在民族复兴路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作者单位: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2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