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设置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新时代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利用”“抗战文物研究保护展示”“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三个主题交流分享。本报刊登发言摘要。
新时代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利用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胡敏以《规划引领 融合创新——奋力谱写安徽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谈到安徽省“十四五”期间,坚持政治引领,实施330个重点项目;通过深化价值转化,推出精品展览;创作电视剧《觉醒年代》等优秀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推动协同发力,推出红色研学线路,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构建多业态矩阵。“十五五”期间将实施三大行动:系统性保护提升行动,建立覆盖全面的资源档案库;创新性转化赋能行动,构建以大别山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矩阵;价值化传播引领行动,加强安徽革命精神谱系研究,建设智慧博物馆集群。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的发言题目是《构建“三大体系” 建设“四大高地”——努力开创新时代江西革命文物工作新局面》。江西拥有丰富革命文物资源,通过构建革命文物资源、科技创新、安全管理“三大体系”,建设革命文物保护管理示范地等“四大高地”。强化制度创新,以立法先行、规划引领、系统观念、社会参与构建“大保护、大传承”格局;聚焦活化利用,通过模式创新、品牌打造等打造“大品牌、大实践”路径;深化协同联动,从构建研究矩阵、推进旅游融合等方面构建“大融合、大共享”发展生态。展望“十五五”,将重点实施连片保护、研究阐释等五大工程,持续推进江西革命文物工作发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波以《回望“十四五” 擘画“十五五”——山东革命文物工作谱新篇》为题,谈到“十四五”以来,坚持政策法规引领,夯实革命文物基础;重视资源普查,摸清革命文物家底;坚持系统保护,夯实革命文物工作基础;勇于创先争优,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推动融合发展,创新红色基因弘扬方式。“十五五”期间将推进革命文物整体保护,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保护体系;提升展示传播能力,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精品展览;深化教育赋能,扩大“校馆协同”模式覆盖面;创新数字化保护利用,运用新技术打造沉浸式虚拟体验场景,打造革命文物数字资源“一张网”,推动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宝收的发言题目为《高位谋划规划 守护精神标识 奋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承新高地》。陕西作为延安精神发祥地,陕西的革命文物具有历史地位至关重要、精神内涵深刻典型、遗存体系系统完整三个特点,是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资源。坚持目标导向,立足“高站位”,突出顶层设计;坚持“高标准”,打牢基础;推动“高质量”,重视展陈宣教;注重“高协同”,融入思政教育实践。2025年,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新高地”的任务。下一步,陕西文物系统将按照“加强保护是核心、价值发挥是方向、改革创新是保障”的工作思路,“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陕西革命文物。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唐飞以《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四川革命文物工作“十四五”总结与“十五五”思考》为题,谈到四川省通过六大举措夯实工作基础:织牢“政策网”,摸清“家珍数”,提升“保护力”,优化“展示面”,念好“育人经”,激活“新动能”。“十五五”将实施三大工程:守根脉,实施革命文物系统保护工程,重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等;见精神,实施革命文物展陈提升工程,培育2至3家全国有影响力的场馆,打造重要主题展览;传薪火,实施革命文物教育传播工程,开发革命文物读本绘本、演艺作品,建设主题游径、数字展览作品,让革命文物焕发新时代光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罗绍禄的发言题目是《守正创新 勇担使命 合力推进重庆革命文物工作新进步》,谈到重庆红色资源富集、革命文物众多,形成了以红岩为代表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系统提升保护水平,强化制度保障,加强资源管理,加强系统保护,强化数字赋能;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建好学术阵地,拓展党性教育,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创新推动活化利用,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强化抗战文物保护利用,摸清抗战历史资源,提升抗战遗址保护层级,推动抗战文物活化传承。展望“十五五”,将用好“四普”成果,系统全面保护好重庆革命文物;传承红岩精神,整体提升重庆革命旧址和纪念馆功能;强化要素整合,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区域协同发展。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仇健以《加强系统性保护 推动陇原革命文物焕发新光彩》为题,谈到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肃省立足自身革命文物资源禀赋,高位谋划推动,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坚持整体保护,文物保存现状明显改善;深化价值挖掘,展览展示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弘扬传播,宣传教育功能愈发显现。面对“十五五”新的发展机遇期,将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推进整体保护,全面深化研究阐释,全面加强展示利用,着力推动全省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郑建华的发言题目是《守护红色根脉 传承红色基因——浙江革命文物工作“十四五”总结与“十五五”展望》。浙江省始终以守护“红色根脉”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着力开展资源调查,廓清革命文物家底;着力实施抢救保护,夯实革命文物基础;着力深化管理研究,擦亮革命文物底色;着力推进传播弘扬,发挥革命文物价值。面向“十五五”,将迭代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常态化排查认定机制;完善保护管理体系,深化浙东、闽浙赣片区整体保护;深化价值研究体系,打造浙江革命文物标识;优化展教传播体系,推进展陈数字化提升;创新活化利用体系,打造红动浙江品牌,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传承利用水平。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吴红敬以《坚持保护第一 集聚奋进力量——湖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践》为题,谈到湖北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核心区域,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涵盖许多重要历史阶段,形成全域保护网络。通过法治护航,构建革命文物保护体系新格局;科学普查,夯实资源管理基础;规划引领,打造片区保护标杆;项目驱动,实施保护工程突破;教育赋能,拓展传承利用路径;融合创新,激活红色文化动能。红安示范区、武汉革命博物馆等典型案例实现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下一步,将提高政治站位,实施重点工程,健全管理体系,提升运用水平,构建“保护—研究—传播—利用”全链条创新体系。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罗青松的发言题目是《“多彩贵州”新品牌——贵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与展望》。“十四五”时期,贵州通过系统性保护,实现红色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建档全覆盖,完善革命文物名录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涉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地方性法规。持续实施标志性工程,打造“1+3+8”项目体系。创新性转化推动价值认同,深挖精神富矿,擦亮文化名片,全域联动铸魂。全域性融合释放动能,持续提升硬件支撑,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场馆(景区)升级激活文旅融合。展望“十五五”,将坚守“保护第一”生命线,以科技赋能破解活化难题,以融合创新拓宽转化路径,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推动革命文物从“历史见证者”转化为“时代赋能者”。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贾付春发言题目是《依法保护 科学传承——“十四五”时期河南革命文物保护回眸》。河南省着力提升革命文物法治化水平,颁布实施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地方条例,构建法治保障体系。加强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认定公布三批革命文物名录,初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名录体系,推进跨省片区保护规划编制。提高革命文物展陈水平,完成多家重要革命纪念馆展陈提升。深化革命文物研究阐释,搭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跨学科合作平台。拓展革命文物利用方式,打造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推出红色演艺活动。发挥革命文物宣传教育功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五五”时期,将高标准构建保护利用新格局,高水平谋划研究阐释新篇章,高质量开展保护传承新探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党志豪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革命文物工作总结与“十五五”工作展望》为题,谈到新疆统筹规划,不断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基础,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和专家库。持续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完成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切实提升革命文物整体展陈水平,创新传播方式,加大优秀展览巡展宣传。深化拓展革命文物宣教功能,开展系列研学活动和主题宣传。“十五五”时期,将夯实资源基础,摸清底数,公布第三批革命文物名录;加强保护利用,推动落实文物保护规划,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打造精品展览,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主题陈列;深化宣教功能,持续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河北省文物局总工程师孙晶昌的发言题目是《守护红色根脉 传承革命精神——河北省革命文物工作创新实践》。“十四五”以来,河北立足革命文物资源大省优势,系统推进全省革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扎实做好革命文物基础工作,公布多批革命文物名录,实施数字化保护项目,建立信息排查和日常保养制度。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显著改善了革命旧址的保护状况和展示利用条件。提升馆藏文物保护水平,重点加强脆弱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开展全省文物巡回鉴定工作。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推出系列短视频,举办四省革命文物联展,形成整体宣传效应。强化拓展教育功能,建立馆校协同机制,打造红色研学品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十五五”期间,将持续夯实资源基础,深化价值挖掘和研究阐释,创新展示传播方式,加强区域协同保护,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现红色资源“串珠成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