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纪念馆:
让红色基因在创新中迸发活力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阳琼

冰箱贴、徽章、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巧妙地将抗战历史符号与呼吁全民抗战的张澜形象相融合,既镌刻着岁月的厚重,又流淌着现代时尚气息……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张澜纪念馆的广大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被这些极具青春气息的文创产品吸引。这不仅是张澜纪念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着力打造推出的“抗日烽火中的张澜”系列文创,也是近年来该馆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激发红色基因传承活力的生动缩影。

张澜纪念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张澜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多元绽放红色场馆的深厚魅力,在时代变革中让纪念馆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枢纽。

引进来,以多彩课堂播撒红色种子

“今年暑假,在张澜纪念馆当小小讲解员,真是太棒了!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能把张澜爷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特别开心!”小小讲解员蒲泊然说。

这个夏天,张澜纪念馆又迎来一群平均年龄8岁的小讲解员,他们身着整齐的营服,拿着讲解词在展厅里来回“巡逻”,时而蹙眉默念、时而对着展品比画手势……这是纪念馆“文博之旅 快乐暑假”小小讲解员夏令营的日常。一场为期一周的“文博奇遇”让孩子们在听讲解、练表达中突破成长,让“传承红色文化、热爱家乡”的种子生根发芽。

张澜是南充籍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曾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副主席。为纪念和缅怀张澜先生的历史功绩,1985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在其旧居内设立张澜纪念馆,由胡耀邦同志题写馆名,并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总占地1200余平方米,幽静而典雅,通过大量珍贵史料、图片、实物,系统地展示和反映了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张澜光辉的一生。

近年来,张澜纪念馆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馆藏文物,探索形成一批场景化、体验式、情境式的“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等品牌项目。经过挖掘整理,现已形成面向不同群体的专题展览9个、思政课件3个、微党课12个、红色展演剧2个,还创作了1首南充旅游原创歌曲,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有力弘扬了伟人的爱国情怀和优良家风。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张澜纪念馆以“月圆庆国盛·薪火永相传”为主题,推出多元活动,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传统节日氛围深度融合。假期里,专题展览、趣味互动、惠民福利轮番上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沉浸式参与,使其成为双节期间兼具教育意义与体验感的文化地标。据统计,8天假期,张澜纪念馆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约4.9万人次。

“抗日烽火中的张澜”专题展前,每天都有游客驻足参观。“看到张澜先生在抗战时期组织物资、动员民众的照片,才真正读懂‘后方也是战场’的深刻意义。”带着孩子参观的市民王先生在听完讲解后感慨道,“要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拼尽全力换来的”。

走出去,以破圈之势点燃公众热情

当金色阳光铺满南充博物院广场,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如期启幕。广场上,“倾心教育 桃李天下——教育工作者张澜”专题展以时间为轴,细腻铺陈张澜先生创办新式学堂、推进教育革新的征程。泛黄的教材、手写的题词将张澜“教育救国”的铿锵誓言娓娓道来,引得参观者低声赞叹,汇聚成对先贤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切追慕与传承之志。这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发生的一幕,也是张澜纪念馆借力用力,以破圈之势点燃公众热情、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的有益实践。

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时代命题,张澜纪念馆立足自身红色资源优势,以创新为笔、联动为墨,在沙湾郭沫若故居纪念馆、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南充博物院以及南充顺庆1227文庙广场,开展了包括“清廉闻于世·而澜表方圆——张澜家风轶事展”在内的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把“移动式纪念馆”送到市民和游客身边。泛黄的家书手稿、生动的家风故事,在更大范围内将张澜廉洁奉公的人格丰碑与“勤俭持家、严于律己”的优良家风传递给更多受众。“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张澜先生的家风故事,对我影响颇深。”南充市民张慧说。

此外,张澜纪念馆持续构建馆校合作机制,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把“行走的思政课”送到青少年身边。在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里,博物馆承载着连接古今、守护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张澜纪念馆还将深入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等“五进”活动,让公众多渠道、多场景走近历史,感受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云上见,以数字平台拓宽传播边界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澜纪念馆讲解员林诗佳,今天要带大家继续了解‘教育工作者张澜展’的第五个板块‘助学善举,育成栋梁’……”微信“听”展是通过微信平台推出的线上语音观展服务,观众无需到现场,就能通过手机收听展览内容讲解。

张澜纪念馆的微信“听”展包含多个主题,如张澜与保路运动、南充建华中学等,每期约5分钟音频,由专业讲解员录制,搭配文字简介,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收听,方便公众在线了解历史人物事迹。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张澜纪念馆积极打造全媒体、立体式宣传矩阵,让服务上“云”,提升传播效能。纪念馆广泛运用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多形式讲好革命故事。抖音短视频《张澜和他的学生们一道出席开国大典》《从川北圣人到新中国副主席》等点击量均突破百万次,《张澜家风轶事线上听展》点击量创历史新高。

线上线下、馆内馆外,创新服务搭建起历史与现代的桥梁,激发了文化创新活力,唤醒了公众对文化根脉的认同。接下来,张澜纪念馆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持续探索创新,让文物活起来,以更富感染力的方式弘扬红色文化,写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传播、发展的“大文章”。

(作者单位:张澜纪念馆)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6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