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工作思考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谢宾顺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潮流下,博物馆如何创新工作方式,开发出更受观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更好地服务观众,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们每一位博物馆文创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博物馆文创首先要明确文创工作“为了谁、服务谁”的根本问题。近年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观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观众对文创产品不再满足于其旅游纪念、地标文化符号的基本属性,而是不断增加对文创产品的个性定制、情感表达需求,更加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个性化体验,这也充分反映观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年轻观众更加关注时尚、潮流元素,他们倾向于购买与流行、动漫、游戏等相关的文创产品。博物馆文创商店作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观众需求为导向,根据观众的群体分类,摸准观众的消费“胃口”,不断创新开发理念,为观众提供能“共情”的文创产品,抓住观众的心,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高兴地把博物馆“礼物”带回家。同时还要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博物馆不打烊文创市集”,在解决观众就餐难的同时,还能欣赏精美的文物展览,选购心仪的文创产品,感受舒适的咖啡厅、餐吧等,让观众爱上博物馆,打造集观、吃、游、购、娱于一体的服务链条,不断满足观众多元的文化需求。

做好跨界融合,实现业态创新。文创的跨界合作,就是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成熟的企业和品牌之间的合作。如河南博物院与鸿星尔克联合出品的衣服和鞋子,通过双方的渠道进行销售,既为联名企业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利用双方的销售渠道,拓展了消费人群。跨界合作,让文创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体系,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时也为文创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繁荣发展。当前,跨界融合更多体现在文创与旅游、体育、商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了文创产品的生产方式,形成跨界融合的新业态。近年来,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去年8月,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带来的古建旅游热,山西博物院观众接待量创新高,去年国庆黄金周日接待量最高达2.3万人次。山西博物院及时抓住热点流量带来的契机,与山西杏花村文化旅游公司、老字号“六味斋”、霸王茶姬等企业实施跨界合作,还以山西古建筑元素开发了“承载千年”“檐上晋‘彩’”“壁上万千”等60多款文创产品。打造了“跟着悟空游山西”的特色文创产品专区,其中斗拱拼搭积木、古建琉璃摆件、壁画制作体验等文创产品非常受观众喜爱,真正“变流量为增量”,实现跨界融合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了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

让科技赋能文创,实现新的增长动力。当前,随着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日新月异,新技术融入日常生活,预计未来5至10年,我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为文化繁荣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文创发展提供新的载体,让科技赋能文创,实现深度融合。一方面,推动文创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不断提升文创产品的创新能力。当前,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数字装备品类也日趋丰富,数字影像、数字设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如今年春节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运用AI生物动力学等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票房收入日创新高,成为动漫现象级作品。还有现在运用较多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建模等数字新科技,打造许多沉浸式的云展览、数字博物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让观众在感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科技和文创相融合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和社交属性,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消费观。当前,新技术已广泛渗透至文化资源挖掘、内容生产、产品传播的各环节,延伸了文创价值链条。如观众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动漫作品、短视频、数字藏品等新潮的文创产品非常欢迎。丰富的科学技术手段为文创开发带来了多样的产品形态,促进文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抓住国际化发展新机遇,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随着“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深入推进,文创行业也迎来国际化发展新机遇。文创产品与其他文化产品一样,在文明交流互鉴中,通过本身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向外国观众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从而达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一款成功的超级IP创意文化产品承载的是一个博物馆甚至一座城市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能够快速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从而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来参观、访问和交流,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因此,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一系列实践中,要具有国际视野,要结合国内外观众的喜好和审美,在文创产品创意、外观设计、形象塑造等方面积极展现中华文化,使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成为展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的载体,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文创企业参加如巴黎国际博览会、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等国际知名的展会,通过文创产品销售和推广活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应该摸清文创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和规律,深入分析文创行业的特点,坚持以文为“根本”、以创为“生命”、以观众满意度为评判标准,结合本地区、本馆资源实际,加强跨界合作,突出科技赋能,扩大对外交流,在文旅热点中寻找文创之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博物院)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8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