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识得此人么?
——八大山人与问童子联名“白眼”系列文创阐释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阳 周磊 万璐

9月17日,八大山人纪念馆与问童子联名的毛绒玩偶正式对外官宣,本次玩偶系列以“白了个眼”为主题,以“世间万象,等闲视之”为产品标语,制作耗时1年多,共16款产品,三个品目(中偶、挂偶、刺绣画),实现八大山人艺术毛绒玩偶零的突破。产品一经发布,八大山人纪念馆相关话题的热度不断递增,仅单平台话题浏览量已达1116.6万次,从博物馆IP与国民品牌的“破圈”合作,到收获“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出圈”新成果,八大山人笔下的水墨意境成功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毛绒玩偶,使八大山人画作中的历史文人风骨与当代国民品牌的时尚趣味、传统水墨的文化底蕴与毛绒材质的自然触感、馆藏文物的不可移动性与文创产品的可触及性,在这次联名传播中均成为备受瞩目的主角。

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是否具备独特文化IP,是否能与当代人产生情感共鸣,是否符合现代人日常生活习惯,成为文化创意产品是否能破圈的关键。文创产品应成为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一。

朱耷(1626—1705)是明末清初画家,号八大山人,为明太祖朱元璋后裔。尤以大写意花鸟名世,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代表着中国文人画的巅峰。然而,他画作中那些孤高、玄远的气质和难解的题跋往往使人在解读作品背后的内涵时举步维艰,但是,难解并不代表不能解。从情感元素的角度出发,发挥文创产品的优势,如毛绒玩偶的形态可爱,材料温暖,情感共鸣,容易分享等特点,把八大山人作品中那不易让人解读的生涩感通过巧思的设计,转化成个性化与趣味性兼具的文创产品,发挥情感元素的主观性、感染性、动态性和功能性,让本需要靠专业知识去解读的文物,通过一种符合当下人们精神需求和生活习惯的方式走近大众,在沉浸式体验和个性化设计中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与文物“活化”。八大山人纪念馆致力于为观众提供有学术的展览,有温度的展线,有深度的公教,有创意的文创,2018年起从产品定位、产品数量,到品牌宣传、体验环境等逐步开展改造。产品设计上从简单复制到二次创作,实现馆藏资源IP化;产品数量从品类单一化、同质化到每年开发百款新品,到目前已有500多个品目,范围涵盖餐具、服饰、文房、首饰、玩具、艺术、书籍等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行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文创产品的日常化;品牌宣传从传统线下店铺到新媒体的线上开发,突破地域性限制,迎合大众化消费习惯。通过产品理念的转变,实现年参观人数及文创销售额历史性突破。

这次选择与问童子联名是因为它的品牌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以具有哲学意味的毛绒玩偶闻名,这与八大山人晚年作品中流露出的儒释道思想是契合的。沟通初期,选择从最基础的馆藏作品解读开始,再对八大山人作品中“孤高精神”这一特质展开深入探讨,最终决定以“白眼”这一最具辨识度的符号为切入点,将艺术情感转化为现代人宣泄压力的“表情包式”产品。

然而,相比于其他IP,八大山人系列产品的毛绒玩偶设计难度显著提高,要在还原与真实中取得一个平衡度并不容易,这个度需要根据毛料表现、比例、神态、造型各个方面去平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一个细节去调整,若仅进行细微调整,不足以实现从原始素材到合格产品载体的转化;修改幅度过大,又极易失去八大山人独有的核心韵味与风格,比如在设计中偶时希望传达出八大山人作品中有形之外的精神部分,传达朴实的自然心境,而不是简单地还原画中之造型。从鹿偶的设计过程图中可以看出,在最初的建模中设计团队首先确定鹿为坐姿及它的基本特征与真实的鹿相符,但是在第一版出品时,发现还原度并不理想,于是选择把鹿角两个小枝向下,鹿角尖变细,眼球和鼻子变大,做立体状,眼睛增加眼线细节,下巴变瘦变小,脖子微微加粗,腿和尾巴加长,大腿的结构仿照兔子腿的结构并朝向前。第二版出品的细节问题有所改善但精神传递感不强,于是设计团队把眼球下移并再次增大尺寸,小腿部分加长加粗并内加粒子来增加重量感,鼻子继续增大尺寸,保证侧面不会因绒毛的原因而看不到鼻子,使整体造型维度更鲜明,后背的深色毛发在分区清晰的基础上加宽,鹿的臀部参照自然界中鹿的臀部有白斑和黑斑,保留颜色分区。最终,通过多次调整版型,定版造型整体呈现幽默又和谐的气质,毛料上一开始选取低饱和度的褐色做尝试,最后选取了既保留水墨雅感又不会太过于灰暗的褐色,通过精心打磨众多具象化的细节元素(如原画中鼓起的鸟背),成功烘托并升华了“白眼”这一核心视觉符号的独特意境。

“白了个眼”系列以八大山人笔下“白眼观世”的鸟、兽、鱼为原型,脱胎于水墨,以玩偶形式立体呈现,它们的白眼是“不视”的矜贵、是“恨别鸟惊心”的缄默、是遗世独立的空灵、也是圆融的禅机,以当代设计转译文人画的深邃意境,旨在重构艺术与日常的边界,让中国文化触手可及,实现八大山人艺术文化创意产品在毛绒玩具领域的破冰。为保证毛绒玩偶的还原度,增加玩偶体验的互动性,此系列共设计了三款子主题,分别是“白眼观世”“一顶斗笠”和“哭之笑之”,其中“白眼观世”主题设计了猫、鸟、鱼和鹿四个中偶款式,或陈列于室,或怀抱于臂弯,以毛绒布艺材质天然的亲和力架起中国古代艺术与当代日常生活对话的桥梁。其中“白眼观世”的鹿独具匠心,相比其余三款中偶,不仅互动性强,且颜色最丰富,整体色调介于国画笔墨与真实毛色之间,更清冷高级。为做出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变化,利用渐变的新毛尖工艺,呈现出真实的质感,眼睛部位突出夸张的白眼特征,手和腿都做了加长和增重粒子,鹿的尾巴向下耷拉着,远处看像原画那样,给人有三只尾巴的感觉,整体呈现一种搞怪、滑稽和玩乐的氛围。今年国庆假期,八大山人纪念馆文创销售额同比增长约32%,鹿玩偶一度断货,成为炙手可热的爆款单品。

一顶斗笠系列是在八大山人纪念馆《个山小像》的基础上,选取八大山人唯一标准像中斗笠这一元素进行设计,是整个系列中唯一可拆卸的互动部分,成为挂偶系列的一大亮点。作为配件的挂偶在设计上更倾向于还原原画,突出毛料特性,强调实用、便捷、有特色。挂偶的体积相对中偶来说更小,作品还原更容易,对于内部填充和形态立体支撑的要求也相对较低。结构方面较扁平和简化,多为象征性设计。因此,问童子设计团队在此挂偶设计中充分发挥毛料选择上的优势,比如鱼挂偶中的鱼嘴、鱼鳍、鱼身、鱼尾分别用了不同色度的无毛感原料,而兔挂偶、鸡挂偶、鸭挂偶则选用纯毛感的原料,使最终呈现出来的定版既有原作中水墨的质感,又小巧灵动耐人喜爱。

八大山人的画作,往往以极简的笔墨表现花鸟、山水,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是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体现,超越个体与万物的界限,在宁静与玄远中真赏生命的本真。面对受众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文创产品需通过对八大山人艺术作品内涵价值的深度挖掘,凭借其作品中孤高、空灵的情感特质,精准提炼其艺术核心的文化符号并进行产品IP化,实现传统文人画艺术从“画面”到“产品”的创造性转化。此次与问童子系列的跨界合作,既有突破也有创新,明年是八大山人400周年诞辰,本次联名的合作并未结束,400周年的纪念款还在沟通设计中,持续书写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交相辉映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八大山人纪念馆)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99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