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 凝聚前行力量
——山东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王勇军

齐鲁大地,红色热土。山东革命文物资源丰厚,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00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万件(套),贯穿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

作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殿堂,博物馆肩负着保护与利用革命文物、阐释与传承抗战精神的光荣使命与时代责任。近年来,山东博物馆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展览展示、社会教育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出一条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山东路径。

让文物活起来:从保护到利用的转化

保护是首要责任,利用是时代命题。聚焦从抢救性保护向创新性传承转变,积极探索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有效路径,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建设。2022年4月,山东博物馆作为全国省级综合类博物馆,率先设立革命文物部,统筹整合部室职责,涉及征集保管、整理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宣传等方面,同时承担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专委会和引领馆校联盟思政教育等综合业务,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体系成型起势。

二是夯实保护基础,推进体系化建设,着力厘清革命文物构成谱系。山东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近4万件(套),其中抗战文物占比70%,三级以上革命文物占全省80%。规划实施“十五五智慧化高标准革命文物库房示范建设”,实现藏品安全管理、科学保管和智慧化动态管理。积极推进高标准综合保护体系建设,同步实施“馆藏近现代纸质文献规模化脱酸装备试制及实证”“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及山东省革命文物数据库建设”等重点项目。

三是深耕学术研究,提升价值挖掘能力。立足馆藏资源,梳理文物内涵价值,申报前沿性研究课题,编纂出版研究型图书,其中《山东省革命文物图文大系》(全十卷)被列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项目,为革命文物研究利用提供了重要文献参考。

四是数字赋能,拓展展览广度与深度。实施革命文物数字化工程,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革命文物三维数字化保护与虚拟VR展厅建设,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革命文物的传播界域,让观众可以“触摸”历史,打破时空界限,与历史对话。

五是协同合作,实现革命文物融合发展。山东博物馆联合全省65家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成员单位,发起成立山东省博物馆学会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专委会,构建辐射全省、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革命文化学术交流平台和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加强全省革命文物资源整合,实现整理研究与馆际交流相促相长。同时,从革命文物介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寻求突破,加快馆校联盟建设,积极推进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其中,“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主题巡展进校园活动入选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让展览讲故事:从陈列到叙事的升华

打造展览叙事,从宏观叙事到微观叙事,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叙事策略创新实践,努力将革命文物展览打造成引人入胜的历史课堂和精神殿堂,让观众在展览打造的沉浸式叙事空间中重温历史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首先突出主题策划,彰显地域特色。立足山东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策划推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精品展览。例如,规模较大、研究深入,充分展现抗战史料和丰富文物的“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观众达68万余人次;内容系统全面的“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展”,观众超过百万人次。

其次创新策展理念,优化叙事结构。创新实践和跨界融合逐渐成为博物馆展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新理念、新表达。在“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策划中,策展团队着重在策展理念、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及展陈表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历史文献研究和考古方法论的跨界融合。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名单。

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山西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承办的“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探索形成跨省域多维度联动的策展模式,展现出“跨省协作、全民抗战”的历史。首次实现跨区域系统整合四省抗战革命文物资源,构建了四省革命文物资源共同体,呈现两大抗日根据地从创建到巩固发展的完整历史物证链和文物数据链。同时,共建红色教育生态圈,实现四省同步联展和片区革命文物统筹利用,为全国革命文物协同联合策展提供了“资源整合、价值共生”的新范式。展览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让教育聚人心:从参观到行动的引领

革命文物是育人的重要载体,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聚人心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策划系列活动推动观众从参观者向传承者、行动者转变,让革命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一是主题巡展下沉,扩大覆盖范围。密切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创新社区联动、馆校联盟、馆际联合“三联动”巡展模式。在全国全省范围内面向综合类和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持续推送“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展”“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等精品革命主题展览,有效扩大优质文化资源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其中,“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展”走进喀什地区博物馆,成为弘扬传承山东红色文化基因的桥梁,串联起鲁喀两地文化交流新格局。

二是社教活动品牌化,精准浸润心灵。积极打造“大道之行:行走的革命文物思政课”“红色记忆寻访”“革命文物小小讲解员”“红色国宝小主播”等品牌社教项目,组织青少年学生沿着革命足迹开展研学,让“小小讲解员”讲述革命故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传播,激发参与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是馆校合作机制化,构建育人合力。加强与省内大中小学合作,共同开发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将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学校德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通过在博物馆举办“开学第一课”“入党/入团宣誓”等仪式,强化教育仪式感,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山东博物馆将持续坚持守正创新的工作思路,继往开来,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单位:山东博物馆)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62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