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240余位专家学者,旨在系统梳理郑州商城七十年来考古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深化夏商文明研究,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服务文化强省战略、支撑国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筑牢学术根基。
会议期间部分专家学者接受了记者采访,围绕“郑州商城发现与研究”“夏商文明研究新进展”“商文明多学科研究”等话题,为深化夏商文明研究贡献智慧。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郑州商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要重新审视和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
文明的核心就是国家,国家的物化载体就是都城,都城的物化载体就是城墙、宫殿,加之大型的礼制铜器。中国的古都最早能定下来的、时代最早的应该就是郑州商城。从成熟性上来说,郑州商城基本已经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的形制,比如城墙的宽度、高度及夯筑技术。
大家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最大的群礼器最早就出现在郑州商城,比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出土的礼器在规格上要大很多。此外,鼎作为国家的政治符号,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鼎,也是在郑州商城出土的。之所以谈规格,因为礼器的规格反映了礼制的成熟程度,学界在研究郑州商城时应将其放到中国都城发展史来看,我认为郑州商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要重新审视和定位。
“郑州商城就是商王朝历史刻度的第一刀”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唐际根
郑州商城定义为亳都,学术界逐渐达成共识。这些年小双桥遗址、洹北商城的考古工作逐渐在推进,众多大型遗址形成时间链条。每一个都城所延续的时长、所经历的繁荣期——我称其为“历史的刻度”。在我看来这种“历史的刻度”比任何一件文物都来得重要和客观。可以说,郑州商城就是商王朝历史刻度的“第一刀”。小双桥是“一刀”、洹北商城是“一刀”,殷墟是盘庚迁殷后的“又一刀”。这种刻在大地上的都城刻度是极其客观的,对于考古研究来说比任何文物都重要。文物是一个人、几个人在短时间内制作而成的,而遗址却是成千上万的人在很长的时间维度中,无意识留存下来的,更珍贵、可靠、有趣。
作为多年的殷墟考古队长,我喜欢子夜时分在殷墟游走。相信有一天,大批前往博物馆的游客也会回到遗址中,通过读遗址去真正地读懂历史。
“郑州商城是中国早期都城的里程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
郑州商城发掘70年来,对其年代与性质的认识逐步明确与深化,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郑州商城是商代前期的都城,存续时间约二三百年。商王朝是青铜文明最辉煌的时期,殷墟是中华青铜文明的高峰,这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先进的因素在郑州商城时期已经形成,比如青铜器的铸造、玉器的制造,既有对夏王朝的继承,又有其自身的创新。此外还有宫室制度,继承了夏王朝中轴线左右对称格局但规模更大。我认为,郑州商城是中国早期都城的里程碑,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过程,商代是重要节点,冶金术等技术就是从这个时期向周围广泛传播的。
未来,要深化对郑州商城的认识,比如小双桥遗址和郑州商城的关系等,从考古发掘上加大对遗址的揭露。此外我们还要关注郑州商城和周边广阔区域方国的关系,这些区域性方国既臣属于商王朝又有自己的独立性,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起源到一体化进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要去探究商王朝是通过何种方法与途径对广阔的地区逐渐进行归拢和汇聚的,这个过程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青铜器的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是正确认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切入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
郑州商城出土了很多重要的青铜器,包括方鼎,以及二里头文化时期没有出现的铜器类型。铸铜作坊里出土大量陶范、坩埚,最新考古发现了铜矿石。这些遗迹遗物充分反映了郑州商城时期,在国家管理体系下,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从铜锡铅的采矿、冶炼到铸造,再到后期装饰工艺,可以看出青铜器的生产是一个长链条的手工业活动,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网络系统。
郑州商城附近铜锡铅资源相对匮乏,距离较近的铜矿资源有中条山及豫西地区;锡资源更加匮乏,我们知道内蒙古赤峰附近有锡矿,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就对锡矿进行过开采,江西、湖南等地也有锡矿资源。如果说铜和铅可以就近使用,那锡资源只能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这就表明,那个时期要汇聚远方资源,从而保证广域范围金属资源流通网络的通畅。此外,工种和技术由专业人群掌握,国家还要对匠人集团进行管理,体现了整个青铜生产管理的能力,可以说,青铜器的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是正确认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切入点。
“要更多关注韧性及其内在发展机制”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荆志淳
郑州商城的地理位置优越,至于它为什么会被废弃,虽然不能排除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谈到其废弃的时候不能只简单地考虑环境因素,比如水灾、地震、持续的干旱等。早期文明城市发展的崩溃,要更多地关注城市及国家发展的内在机制和“韧性”,它的废弃肯定是外在与内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对郑州商城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也十分有必要。生物考古方面,进行稳定同位素研究,因为城市是人创造的,可以通过对人骨的鉴定了解人群是从哪里来的;要从技术的视野去了解物质文化,比如青铜器和陶器;有关环境的研究方面,环境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背景,人和环境的关系也是不可分割;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组合陶范这一‘独门绝技’奠定了整个青铜时代的辉煌”
——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梅建军
郑州商城发现的青铜铸造技术,可以和更早时的二里头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联系起来。所谓“独门绝技”其实就是组合陶范铸造工艺。世界上其他地区一般使用石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器物,难以制成大型容器。组合陶范技术的发明与使用,脱胎于中国新石器先民对制陶技术的熟练掌握及升华。从而自然地想到用泥土制作陶范组合,这一技术奠定了整个青铜时代辉煌的历史。
我们看郑州商城的重要性,它奠定了青铜时代的传统,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特色,这个特色是和世界任何其他地方不同的。从二里头到二里岗,再到殷墟,展现了青铜礼制容器清晰且完整的发展链条。可以说二里岗时期是其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没有这一环就没有晚商的高度发达阶段,郑州商城内青铜器窖藏的发现也有助于我们完整地认识中国早期的青铜文明发展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