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从哪里来?”人类常以此追问生命,而追问一条大江从何而来,不仅是一个地理问题,也是一个文明溯源之问。由国家文物局、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特别支持的八集大型文化纪实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二集“羌藏·源启”篇,11月3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山海App播出。本集围绕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展开,在羌藏文化区域进行一场溯源之旅。
长江源头在哪里?《尚书·禹贡》中曾有朦胧猜想,徐霞客则提出金沙江为上游。1978年,中国科考队员在青海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海拔6542米的姜根迪如冰川,确定了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在青海治多县的囊极巴陇山谷口,与长江南源当曲交汇,长江干流通天河正式“出道”。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物普查队员尕玛冈森与魏立龙的任务,是给散落玉树市的127处文物逐个“办身份证”。循着平均海拔4000米的通天河沿岸,在麦松古村落,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工作过程。这里30幢石砌民居依山而建,历经两三百年风雨,测绘无人机在村落上空盘旋扫描,采集制作数字化保护的三维模型。
“羌藏·源启”篇呈现了长江流域羌藏文化区域的重要考古发现。片中从清代麦松古村落向远古回溯:青海玉树发现的近30个岩画点、500余组图像岩画群,距今约4500至2000年之间,是理解古羌人生存与交流的视觉证据;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发现的5000年前先民定居的遗迹,“把长江上游和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下游联系在一起”;在海拔3800米的青海玉树吉拉扎丁都普巴遗址,新近发现了大片古人类用火遗迹,把通天河畔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4.5万年前。
长江之源,既是奔流万里的江河之源,也是延绵万古的文明之源。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王进先说道,“我们在探索长江源头,更是在文化层面上探索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源头。” (文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