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仰韶文化是1987年6月,我读高一时去王中伟同学家里帮助做农活。因为他家就在仰韶村,他盛邀同学们去看仰韶文化遗址。由于时间太久远,若干年后,实在想不起当时的场景和同学的原话,只是朦胧的印象中,他介绍仰韶文化时,因为祖辈守望仰韶文化遗址而自豪且喜悦满满。至于仰韶文化的相关知识,我是一点概念也没有了。后来常有人讲中学时已学习“仰韶文化”,我也是印象模糊,只是反思自己学不如人,知识点在记忆里强化不够。也偶尔会想如何才能让像我一样的人对“仰韶文化”有过目不忘般的深刻印象。
再次了解仰韶文化是2002年6月我到三门峡市委统战部工作后,或是商务活动或是文化交流,高频次密集性地到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考察,因为仰韶文化最能代表三门峡厚重的历史。或是跟随领导服务或是自己单独陪同客人,我都认真聆听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对仰韶文化之于中华文明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仰韶文化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敬畏,虽然说不清楚但我想敬畏里应该有一种情怀,并且伴随到访次数增加也愈加刻骨铭心。我认为自己可以骄傲地说,满满的自豪感要远超我的同学,毕竟我是从专业人员处重新了解和认识了仰韶文化。但究竟什么是仰韶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没搞清楚也说不明白。高频次密集性地到访,再说记性差就说不过去了,唯一可以自嘲的就是,我对仰韶文化虽有致敬但不能聚焦,因为我不能专注仰韶文化研究。
深度认识仰韶文化是2016年8月我到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工作,拜访文化和广电新闻出版局,因为原来熟悉,我与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局长宁会振同志就单刀直入地聊工作。由于之前对三门峡的文化工作一无所知,我虚心请教。他从东、西常村“骂社火”到豫西剪纸、从“百佛顶灯”到剧团演出、从“卢氏智人”到仰韶文化,他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而关于“仰韶文化”,记得我曾问,全市一定职级的干部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仰韶文化、宣传文化系统有多少人真正能讲清楚仰韶文化、文博系统有多少人真正能讲明白仰韶文化。他好像十分郑重地回答,“你问的这些我还真不知道”。我好像也诙谐地说,“好老兄,我这算不算仰韶三问”。之后一段时间我反复想,“仰韶三问”的答案是什么,自己又应该为仰韶文化做点什么,诸如仰韶文化的科普读本等等。
专注思考仰韶文化是2023年8月我到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履新任职公示期间,我主动思考新单位要做什么,在反复研读思考“三定方案”后认为,“仰韶文化”要以“立中国品牌、树国际影响为目标,用现代语言讲述古老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名气提起来、产业兴起来,变先人文明资源为后人幸福财富,助力文旅成就支柱产业”;单位要以“文物保护利用立基础、文化研究传播树影响、文旅融合发展求效果”为使命。目标是方向也是责任,使命要明确但更要实现。我暗自吃惊,这该是多大一个工程,又需要多少时间去实现,更何况究竟能不能实现。我再次想到了七年前与宁会振副局长对话的“仰韶三问”,仰韶文化要实现中国品牌和国际影响谈何容易,要由考古学界认可的中华文明源头变成全社会大众化的共识,就当下来说,何其艰难。
路虽远,行则将至;梦虽遥,做则必成。中国品牌和国际影响要先以社会大众熟知为开端。涉及影视剧目创作、歌曲戏剧编撰、文旅文创构思、媒体矩阵搭建,一番实现路径天马行空的思考,变成了一番财务推演事多钱少的苦恼。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又成为我首要破解的难题。停车场荧光灯的数量、厕所冲水的频次、空调的度数,都成为我时常啰唆的话题。与其花钱求别人,不如不花钱靠自己。于是商议与河南顶端新闻合作,搭建自己的专属阵地——“顶端仰韶文化研究院”,寄望员工人人撰稿转发,寄望文章是好文章让人想阅读。我时常自嘲,“动动手指,不花一分钱,就搭建了专属我们宣传仰韶文化的媒体矩阵”。基层考古人写社会大众爱看的好文章,就好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仰韶文化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就是因为从学术专业到社会普及没有鸿沟但有障碍。坚定动员员工撰写感悟文章,美其名曰“为考古科研塑造分析问题、谋篇布局和凝练文字的综合素养”。两年来,员工在“顶端仰韶文化研究院”刊发读书感悟类、文物科普类等文稿超过2000余篇,单篇阅读量由初始的数百或几千到现在的过万或数万。“顶端仰韶文化研究院”宣传“仰韶文化”的效果初步显现。但“仰韶文化”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仰韶文化”有什么特征,还是没有向社会大众说明白。由学术研究到社会普及是跨学科的课题。
2024年春节,我们在顶端新闻上面向全国举办“仰韶文化有奖知识趣味竞答活动”宣传仰韶文化。考古学是小众的,仰韶文化只是考古学的一部分。如何调动社会大众参与积极性,又是一番思考、又熬白了本已花白的头发。邀请蒙曼、陈星灿等文化名家为他们的著作签名做活动奖品,邀请贾文龙、范军等文艺名家拍摄视频为活动助力。诸位大家的名气为活动聚集了人气,趣味游戏吸引人参与,环环相扣,仰韶文化知识趣味竞答活动圆满成功——参与答题成绩优秀并抽奖者达到6万余人、覆盖16个省区市和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仰韶文化的社会化宣传绝不是一个活动所能实现的。仰韶文化知识竞答活动只是一个开始,犹如万里长征迈开第一步。
仰韶文化的社会化大众化传播,《漫画仰韶》是一条尝试的路径。但我对美术界的大咖们是两眼一抹黑,虽说也动员过当地或职业或业余的美术创作者,但都因对仰韶文化的陌生而搁浅。一次与杨拴朝的交流中,他说郑州九十三中的王鹤伟老师对仰韶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创作《漫画仰韶》文本。不谋而合成为志同道合。《漫画仰韶》创作终于提上议事日程,也成为单位首次聚焦仰韶文化社会化宣传的著书探索。王鹤伟老师很快启动文本创作。九十三中原校长吕玉卿也对《漫画仰韶》寄予厚望,从基础教育专业角度给予悉心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涛从考古专业角度对文本细致把关。经过三个多月的辛苦工作,终于拿出了最初的文稿。文本经过业界人士认真讨论认为可行后,西安美院的漫画新秀薛云岳同学开始夜以继日漫画创作。之后又经过全体参创人员的数次反复修正,《漫画仰韶》书稿交中州古籍出版社审核并申请出版。
2024年11月,《漫画仰韶》顺利申请到了书号,出版社编辑审稿过程中又严格按照出版要求,对书的文本和漫画表现细节多次提出了修改意见。参与创作的几位老师不辞辛苦,又进行30多次的反复精雕细琢,终于在2025年5月份定稿。出于对《漫画仰韶》成书的殷切期待,出于自我认为该书于仰韶文化有重大价值有开创意义的万分激动,犹如“十月怀胎”亟待“一朝分娩”。
2025年8月,装订精美、叙事通俗、故事完整、内容翔实的《漫画仰韶》终于与大众见面——一本凝聚一年多努力但饱含几十年情怀的书,一本创新仰韶文化传承实践的书!我衷心期待《漫画仰韶》能对仰韶文化的社会化大众化传播,为增进民族自豪、提升文化自信做出绵薄贡献。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