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列强环伺、舰炮叩关的危险世纪,是兵临城下、割地赔款的屈辱世纪,也是明耻教战、屡败不馁的自强世纪。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祭起“师夷长技”的大旗,自上而下地发动了一场洋务运动。清廷希冀通过开办工厂、兴建学校、派员出洋等手段从而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借以跻身近代意义的强国之列。筹建海军,成为首当其冲的振作要务。
然而,在经历了1884年“甲申易枢”的政局变动和中法战争中马江之战、石浦之战后,如何建设海军、加强海防、抵御列强的海上侵略,成为清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所以,就在北洋水师正式成军的前夜,在李鸿章的策划下,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在慈禧太后的首肯中离京,展开了一次历时20日,对天津、旅顺、威海三地的大规模巡阅。其间,检视舰队战力、踏勘要塞建设、校阅部队演训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此次巡阅的级别之高、人员之众、事项之丰,可谓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开创性事件。因其发生在1886年,摄影术的广泛参与让后人对整个巡阅活动有了直观的认识;清宫派出的宫廷画师也为巡阅场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实况记录;还有大量往来官文、函件、信札,甚至是时兴的电报……这些丰富的内容在著名近代史专家、海军史专家姜鸣先生的主编下,汇为《威宣渤海:清末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一书。
本书收录1886年醇亲王奕譞在李鸿章、善庆等人的陪同下巡阅北洋海防的各类史料,按甲乙丙丁传统序列编排内容。甲篇收录姜鸣先生的研究专文——《洪涛纵目望无涯: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的历史回顾》。乙篇为香港故宫文化馆研究员、军事与科技史专家周维强先生的《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及其军事图绘》。丙篇收录目前为止能够找到的关于此次巡阅的绘画、旧影及舆图。其中,故宫博物院藏《王大臣官弁亲兵照像》与《渤海阅师图》为首次高清晰完整公开。前者是参与巡阅活动的全部人物照片册,上至亲王重臣、下至侍卫兵弁,163人一概摄入,蔚为壮观,其中很多历史人物的形象首见于世。后者则为宫廷画师结合西洋军事测绘技法创作的一套10开图册,专绘巡阅期间北洋舰队的各处行踪以及沿海地形等。丁篇至癸篇为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期间的奏折、懿旨、电报、信札、诗文、日记等。
总之,本书是一部研究北洋水师、北洋海防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大量新鲜的史料定会为学术界提供崭新的研究思路,为关心北洋水师的读者提供直观的视角。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值得一说。
三十年前,为纪念甲午战争百年,电视剧《北洋水师》在中央电视台三套播出。其开场画面最后定格在海面上荡漾的一只小小纸船。背景音如是说:“整整一百年前,在这条海岸线上,曾出现过一支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六位的庞大舰队,这就是北洋水师。”真挚的画面、入情的旁白和动人的配乐,在我年少的心中深深烙下关于北洋水师和中国近代海防的最初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姜鸣老师于199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一书。整整一月有余,我都沉浸在姜老师的真实笔触所营造的历史场景之中,浪涛滚滚、战旗猎猎、炮声隆隆……那些鲜活的人物、威武的军舰、激烈的海战,通过姜老师的文字,仿佛触手可及,硝烟刺鼻。这些画面在跌宕曲折的中国近代史中是如此地生动,即便屈辱,亦称磅礴。毫不夸张地说,《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引领着我一路学史、爱史,直到今天的谋生于史。
2014年,我在故宫出版社策划了一套大型历史照片册《故宫藏影》,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万张历史照片中选择精品,以期体现晚清历史,尤其是晚清宫廷史。该书出版不久,又承蒙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张荣馆长的厚爱与信任,参与到“光影百年:故宫博物院九十华诞典藏老照片展”的筹展与图录撰写工作。在两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几乎浏览了故宫图书馆保存的全部历史照片,对我院的老照片收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与把握。为了配合《故宫藏影》《光影百年》二书的出版,我又策划了《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系列明信片,分为“紫禁城宫殿”“皇家园林”“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末代皇后”“逊清皇室”“宫女太监”“清末官员”“街衢市肆”“京华众生”10种。没有想到的是,其中的“清末官员”12帧历史照片的选择竟然将我与儿时的偶像姜鸣老师连结在一起,个中因缘,不可思议。
事情是这样的。《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清末官员”1种12帧,均选取自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保存的《王大臣官弁亲兵照像》影集。当时故宫人对这本影集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内廷“呈览照片”上,并不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更没有人专文研究。所以我只以人物的声名煊赫与否作为选择标准,挑出恩佑、丁汝昌、宋庆、盛宣怀、左宝贵、叶志超等人,有单人照,也有集体照。虽然我也意识到其中一些照片可能是所拍摄人物唯一的影像留存,弥足珍贵,但绝没有意识到它们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段关于北洋水师的湮没历史。我仅仅在封底写下如此文字,聊以作解:
本辑选录了12帧晚清官员照片,出自清政府对官员的拍照存证——《王大臣官弁亲兵照像》册,全部照片拍摄于19世纪80年代,是一部时代较早的官员影像档案。在本辑中,著名的洋务大臣盛宣怀尚是一名候补道员,还未被授予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尚为直隶天津镇总兵,还有宋庆、左宝贵、叶志超等晚清名臣,这些几乎是被拍摄者人生的第一张照片,每一张都显得弥足珍贵。
明信片出版不久,即有我的良师益友——故宫博物院汪亓老师转来“腾讯大家”一文,嘱我一定抽时间看,并说“绝对不虚一阅”。打开链接,署名姜鸣老师的文章《老照片上晚清重臣的真容》赫然在目,让我激动不已。姜老师就《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清末官员”12帧尤其是盛宣怀1帧9人合照进行了细致考证。在这篇文章中,姜老师满怀激动地说:
在我看来,这样的介绍仍显模糊,出版者对其真正的史料背景和价值还不清晰。其实,这批照片统统拍摄于1886年5月20日上午,地点在旅顺口,是醇亲王奕譞在李鸿章陪同下巡阅北洋海防时,让随行摄影师梁时泰、来兴克为相关官员拍摄的一批照片中的几张。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追踪这次巡阅所拍摄照片的下落,也在漫长的寻觅过程中,逐渐看到一张张被湮没的旧照片重新显影面世。这次见到12张照片如此完整和清晰地重新发表(其中丁汝昌一照早已被广泛使用了,但出版社却没有将其与巡阅北洋海防这一事件联系在一起),使我感到兴奋不已。
阅毕,我立即经由汪亓老师与姜鸣老师取得了联系,并就这本影集的其他照片与姜老师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与往还,甚至还促成了一次到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实地观摩。由此,《王大臣官弁亲兵照像》影集的历史背景得以穿越厚重的宫墙而大白于天下。而我也因此与学生时代的偶像一举成为了忘年的朋友。从此,关于北洋水师、中国近代海防、晚清政局及其一切姜老师兴趣所至并能倾情投入研究的大量讯息和最新成果,在与他一次又一次的京沪会面中,远至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等地的万里传音中学习了解、消化吸收。终于,在姜老师的动议下,也就促成了这本《威宣渤海:清末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的出版。
2024年正值中日甲午海战130周年。那场剜入中国人骨髓的战争,轰鸣在耳,怆痛至今。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学者发现甲午,研究甲午,反思甲午,人们在离乱中寻找希望,在争鸣中洞鉴真相。抚今追昔,我们于残炮想见爆裂,于沉舰想见决绝,于怒涛想见飘摇,于瓦砾想见萧条。沧海桑田,《北洋水师》电视剧中那只海面上荡漾的小小纸船,今天已经发展为强大的人民海军,在辽阔的海疆上捍卫着我们的海洋权益。
愿以此书付碧海!后者必将以它激扬澎湃的波涛、晦明浮跃的光影,将无数献身中国海防事业之先烈们的美好祝愿带给我们。
(作者单位:故宫出版社)
《威宣渤海:清末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
主编:姜鸣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