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流动博物馆 推动优质文博资源直达基层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大力发展流动博物馆 推动优质文博资源直达基层

近年来,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举措,加快了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存在博物馆区域分化强弱明显,文博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您或许常常为这样的故事动容——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某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八十名同学,却仅有一人参观过博物馆;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某寺庙,全寺50余僧人参观“大篷车”流动展览后,围坐在一起讨论展陈内容时间长达60分钟;在四川某乡镇,群众参观流动展览时提的第一个问题总是“这件文物值多少钱?”……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四川省内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较多,这些文博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接触文物的机会十分稀少,文博知识更是非常匮乏,他们也渴望能常常走进博物馆,接受文博知识的熏陶和滋养。

2009年,四川博物院开创性地建立了国内首个“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以车辆为载体,把文物展览办到偏远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办到普通公众的家门口,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把厚重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朴实的言语传达给参观者。“大篷车”流动博物馆集文物展示、多媒体互动、传统展板等丰富的展示内容和互动内容为一体,活动内容为出展地观众量身打造,旨在让观众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学。“大篷车”每年行程几万公里,将优质文博资源直达基层,为当地群众带去丰盛的文化大餐。截至2025年3月,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完成巡展137站,覆盖四川省50个市、州、县,行程30余万公里,惠及160余万观众。“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成立以来,先后获得“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社区文化促进奖”“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奖”“四川省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金奖”等多个省部级奖项。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获得了社会各界、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国家文物局网站、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四川卫视、四川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推出相关报道。

随着文博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全国各地博物馆创新办馆理念,不断推行优秀文博资源直达基层,“流动博物馆”遍地开花,在基层结出了香甜的文博果实。辽宁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先后购置流动展示车,开展流动展览下基层、进校园等展教活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南海梦之旅邮轮公司推出全国首家“海上流动博物馆”,展览、文创产品、讲解及研学活动等寓教于游,不仅在物理层面,也在心理层面,最大限度地贴近游客。这些举措实现了藏品、科研、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推动博物馆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更多优质文博资源能够直达基层。

2016年9月16日,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指导下,17家博物馆在成都发起成立中国博物馆协会流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四川博物院为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专委会旨在对流动博物馆事业的各项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发挥流动博物馆走进基层服务大众的功能,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能力。经过近9年发展,会员单位由37个扩大到94个,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流动博物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凝神聚力,学术研究不断加强

流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将常态化的学术研讨作为专委会凝神聚力、带动业界发展的抓手。近年来,专委会在海南博鳌、四川成都、甘肃兰州等地先后组织召开了“流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博物馆与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博物馆主题游径与流动展览学术交流会”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针对博物馆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主题进行研讨,为全国博物馆流动展教传播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深走实提供了交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流动博物馆业务向乡村、社区等基层下沉和发展。在专委会引领下,各地博物馆积极实践研讨会、交流会成果,内蒙古博物院牵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走廊流动展览”,广东省博物馆牵头“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展览”,四川博物院牵头“重走长征路流动展览”,这些展览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将专题历史文化遗产带进基层,丰富了基层人民的精神生活。

攻坚克难,解决流博理论短板

专委会还十分注重成员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申报课题、共同组建项目组的形式对流动博物馆的运行与管理进行调研,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解决流动博物馆管理与发展理论研究的短板。2025年初,由流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牵头申报,四川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流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调研及报告》课题获得中国博物馆协会批准。该课题旨在梳理调研全国博物馆现有流动博物馆基层服务可持续发展情况及主要资源,构建流动博物馆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的主要路径和体系,研究可推广、可复制、可示范的模式与机制。

蓬勃发展,流博业态百花齐放

专委会成立以来,全国流动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各种业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广东省博物馆以“流动博物馆”为抓手,策划实施“展览轻骑兵——广东流动博物馆精品展览直达基层”项目,在进一步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同时,助力基层类博物馆提高展陈水平和展览质量,培育孵化基层类博物馆发展。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流动科普车”充分利用馆藏化石资源,结合场馆展览设计制作相关展板、展项、放映科普影片及配套科普活动、课程,让公众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科学奥妙,激发公众对自然知识的兴趣。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的“流动博物馆”项目则独辟蹊径,联合公益组织持续五年以“云课堂”形式深入云南山区,为山区小学师生带去鼓浪屿建筑文化与文物知识。

经过多年发展,流动博物馆“流动”的不仅仅是“车辆+展板”,流动的要素和样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跨文博圈来看,“流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流进”是公众对博物馆和文博知识的认识和关注。从文博圈内来看,“流出”的是中心馆的学术、陈展、教育、保护等优势资源和能力,“流进”的是博物馆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与基层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与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基层需要什么文化资源?如何将优质文化资源精准送达基层?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当今博物馆肩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职责。

2025年4月10日,流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将在广州举办2025年年会暨“全国流动博物馆优质资源直达基层:实践路径与未来趋势”工作交流会。会上百位与会专家和从业人员将紧紧围绕“流动博物馆国内外发展回顾与展望”“文脉流动,乡野新生:博物馆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创新与振兴路径”“流动展览与教育活动策划、实施策略”“联动基层文旅、文博资源优秀案例”“流动博物馆相关技术与产品应用”等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助力全国流动博物馆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博物馆协会流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引领下,全国流动博物馆工作将积极承担博物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重任,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促进博物馆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互促,全面提升全国博物馆发展质量和社会效益。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4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