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类文物保护利用的有效路径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宝垒 王培栋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华东大学旧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城区虞河南岸的广文中学及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内,系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全国革命文物名录,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保护利用上下足功夫,筹建了旧址博物馆,从制度、组织、经费上予以充分保障,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保护利用路径

潍坊市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强力推动实施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保护利用工程,努力打造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典范。

政府重视,健全机构。以潍坊市12个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提升工程领导小组,集中人财物力,有力协调推进旧址保护利用工作。2020年9月,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经过改造后向公众开放,旧址的管理单位——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正式成立。2021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旧址的保护利用,潍坊市委、市政府将旧址管理机构从潍坊市博物馆中分离出来,成立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曾称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

规划先行,科学指导。按照旧址群整体保护理念,2021年,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保护规划》,经实地考察、征求意见、科学论证、层层把关,2022年获批复,为旧址保护利用提供了规划依据和法律支持。委托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依据《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保护规划》,组织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副主席阿列詹德罗·路彬等5名国际专家,完成潍坊乐道院历史文化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将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保护利用与潍坊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打造集城市会客厅、国际和平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于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学术赋能,回归本真。先后成立潍县集中营研究会、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联谊会、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提升工程专家顾问团、潍坊市潍理工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基金会、潍坊革命文物保护联盟等学术团体,集合专家智慧,为旧址修缮保护提供智力支持。秉持研究性保护理念,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旧址修缮保护工程有机结合,并贯彻始终,科学论证文物建筑的时代价值、使用功能、传统工艺、传统材料,通过学术赋能,保障修缮保护工程质量和水平,出版《乐道沧桑》《忆往昔——追忆张逸仙》等多部学术专著;与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联合建设潍坊文物建筑数字化虚拟展示实验基地,努力让文物建筑在原来的基础上焕发新生。

科技助力,打造精品。有力推进旧址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保护修缮准备阶段,秉持文物保护的原真性原则,通过专家座谈、走访群众、口述史采集、征集潍县集中营幸存侨民绘画等渠道,反复论证、确定旧址原貌依据。创新无人机航拍、3D扫描、物理探测、建筑荷载测试、材料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在修缮施工前做到科学评估,找准病因,因病施治。

修缮过程中,秉承对文物的最小扰动原则,对非修缮部位制定周密防护方案;能维修就不更换,对保存较好的建筑构件予以重新使用,对于破损的建筑构件,则优先从潍坊周边地区探寻与原始建筑构件规格、年代相近的存世建筑构件进行更换;重新定做了专家1、2号楼的镀锌铁皮波浪瓦和文美楼的英红瓦,瓦件尺寸材质以及外观颜色经过了详细的测量和化验,确保与其历史信息保持一致;墙面施工时将墙面分层做法分别记录并采样,委托相关专业单位对其材料的成分及配比进行专业分析,成为恢复墙面做法的依据;及时补充勘测新发现的专家1号楼和文华楼地下室地面构造物和隐藏于专家2号楼一楼水泥地面下的青方砖地面及其地下采暖通道,组织专家论证,并调整施工方案;依据文物建筑现状,创新使用SBS聚酯胎改性沥青自粘型防水卷材;通过保真、保质的匠心施工,全面恢复旧址文物建筑群历史神韵。消防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全氟己酮介质,与修缮保护同步施工,避免对本体建筑二次损害,全方位保证文物建筑安全。

保护利用效果

匠心铸精品,在重塑文物生命力中效果凸显。旧址修缮保护工程全面完成后,创新打造“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修缮保护工程成果展”,潍坊市在旧址举办2022年“潍坊市红色文化主题月”主场活动。2022年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被山东省住建厅和山东省文旅厅联合评为“文物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类优秀示范案例”,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202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首批45家“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之一。2024年,入选2024-2026年度山东省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潍坊市唯一入选场馆。并与潍坊学院、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潍坊市妇女联合会、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等共同建设各类教育实践基地。

站位立高标,在助力国际和平城市创建中角色突出。潍坊市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为主申报单位,于2021年正式创建国际和平城市。2022年编制完成潍坊市国际和平城市推进工作方案,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专题活动,深入推进国际和平城市创建。精细化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累计整理制作20个家族101名侨民、61.1万字的中英文对照侨民档案,累计掌握的关押侨民数量增至2382名。2024年9月,作为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的重要承办地,在和平广场举行202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

特色强服务,在赢得良好社会反响中功能活化。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每年开展流动展览进社区、机关、军营、学校“四进”活动,仅2022年组织的潍县集中营简史微展览先后走进30余个场所,获广泛好评。该馆展陈入选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并获评山东省十大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奖。与潍坊市博物馆联合申报的“尽善尽美唯解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旧址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获评2023年度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橄榄枝”志愿服务队2024年新招募志愿者213人,包括国外国际志愿者24人,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40场。“非遗架起和平桥”国际研学课程入选2024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宣传亮品牌,在被媒体广泛好评中彰显时代价值。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邀请媒体到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就旧址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专题报道。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参加“文物山东·守正创新”视频直播。2022年5月12日,《半月谈》发表了《历史何以“约会”一座和平之城》。2023年,《中国文物报》整版刊发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发展纪实。聘请专业团队创作的有关旧址的长篇小说《潍县集中营》、电影《小囚徒》、电视剧《潍县集中营》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名单。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被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评选为首批山东省外事教育基地。“跨界融合发展,传递和平声音——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展示传播工程”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2024年,邀请媒体到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现场调研,并发布专题报道。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保护利用工程,力求还原历史细节、再现历史事件,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同时,着力推进革命文物遗产的活化利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展陈手段,探索文旅融合,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为更好践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2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