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美国橡泉图书馆(Oak Spring Garden Library)联合主办的年度重磅展览“东方有嘉木——中国植物的力量”在园林博物馆启幕。展览首次系统梳理并呈现中国植物如何跨越山海,深刻影响世界植物学、园艺与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展现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深厚底蕴与全球贡献。
珍品首展:
铜版画巨作与手稿实证中西文明对话
本次展览以全球视野为核心,聚焦18世纪中西方植物文化交流的关键时期,精心策划三大篇章——“植物引力”“东卉西渐”“共生互鉴”,构建了一部以草木为媒介的文明交流史。
《盎格鲁——中国花园》系列铜版画首次亮相中国。这部18世纪欧洲园林史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铜版画巨著,由法国版画家乔治・路易・拉・鲁兹创作,是欧洲对中国园林艺术独特诠释的巅峰之作,直观展现了“中国风”对欧洲园林美学的深刻塑造,是本次展览不容错过的佳作。
展览集中呈现来自美国橡泉图书馆的镇馆之宝——18世纪英国商人约翰·布莱德比·布莱克与其中国助手黄遏东合作的原始植物写生图册与手稿档案。这些珍贵文献记录了250年前中国南方的植物风貌,生动揭示了中西方学者在植物认知、利用及运输技术上的开创性合作与思想碰撞,是中西植物学交流的第一手实证。
此外,还有大量精美展品与珍贵古籍,有力论证中国植物资源的全球价值。银杏、玉兰、月季、山茶、黄皮、柿子等中国原生植物传入西方,极大丰富了世界园林物种多样性,成为西方园林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植物的引种需求直接刺激了西方温室技术革新、植物分类学进步及彻底改变活体植物运输命运的发明(沃德箱);中国古籍则为西方植物学提供了重要知识来源;中国植物纹饰与园林意象深刻影响了欧洲的装饰艺术、绘画风格乃至园林设计理念,催生了席卷欧洲的“中国风”(Chinoiserie)。
展览延伸至现当代,展示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绘制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及设计的《鸟语花香》邮票,以及艺术家以枫叶、蝴蝶兰等为灵感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体现科学与艺术在植物主题上的深度融合。
从手稿到光影:
当植物成为跨时空的互动密码
区别于传统静态展览,本次展陈设计强调互动性,专为青少年及中西方文化交流、植物文化爱好者打造丰富体验。游客将通过测试匹配专属灵魂植物,在沉浸光影中与虚拟植物共舞合影,获取专属AI植物图腾;翻转特制古籍书脊,瞬间“穿越”至18世纪英式园林实景,解锁中西方园林艺术碰撞的视觉奇观;复刻布莱克手稿的粤语植物图鉴互动翻板,触摸东西方植物认知交融的历史温度;40倍显微镜头直击植物细胞构造,配合五色土标本矩阵,揭示中国地貌孕育生物多样性的奥秘;站在特制甲板上,环绕立体风暴声光电,亲历珍稀植物跨洋运输的生死挑战,感受沃德箱技术拯救物种的震撼历程……以历史文献场景化再现文明对话,用生物科技可视化解码生命密码,借人格化交互深化情感联结。每个体验单元既是科学课堂,更是跨越时空的奇幻剧场,等待观众书写属于自己的植物大观。
结合展览,园林博物馆将推出多项植物主题研学活动。“园中草木深——中国园林植物智慧探索”大咖系列讲座,让观众能与专家面对面深入探讨植物奥秘。精心策划四大主题亲子研学工坊:“植悟园境・植物探索”开展季节性植物手作活动;“笔底烟霞・博物绘园”科学观察园林植物与建筑,学习艺术绘画技巧;“神奇植物・自然疗愈”带来沉浸式森林五感体验,开启植物疗愈的魔幻之旅;更有首次开放的“夜探”系列神秘课程,“月下寻芳・夜探植物”一同追寻古人夜赏花木的雅趣,“星河入画・诗意园林”创作专属星空园林画作并探索夜空奥秘,为不同群体带来深度参与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