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黄山市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简称“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近年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以抗战文物为依托,在宣传教育方面不断创新,成效显著,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以馆为基,筑牢教育阵地
让红色传承落地生根
筑牢爱国阵地,赓续红色血脉。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承载着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抗战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纪念馆依托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对军部旧址金家大屋进行整修,对当年新四军在岩寺的驻地及活动场所,即新四军修械所、兵站、战地服务团、军需处、副官处等革命遗址实施搬迁集中保护,再现新四军在岩寺活动的历史场景。纪念馆巧妙运用文字、图片、实物等传统展示手段,并结合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将整个展览精心划分为序厅、岩寺集结、誓师东进、军民情深、抗日烽火、铁军传承六大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地生动展示了新四军的光辉战斗历程。
打造廉政展馆,弘扬廉洁清风。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中廉政元素的独特优势,匠心独运地搭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廉政教育平台。为了让廉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纪念馆创作的廉政故事情景剧《一把椅子》,以生动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廉洁底线、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廉洁力量,充盈清风正气。近年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来自省内外机关事业单位参观培训1300余批次。
以物为媒,讲活文物故事
让精神教育入脑入心
一是挖掘红色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深入挖掘新四军在岩寺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策划主题陈列展览、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开发“新四军臂章拓印”“学唱新四军军歌”“家门口的思政课”“岩寺集结点验”“走读铁军徽迹”等研学课程,以及“新四军盲盒玩偶”“新四军臂章手帐胶带”“新四军臂章魔方”“新四军军史益智飞行棋”等红色文创产品20余款,这些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革命精神,增强历史认知。这一系列活动持续扩大了“岩寺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结地、新四军整编成军地和东进抗日出征地”的影响力。
同时,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将新四军铁军精神与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青少年德育建设紧密结合,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军营等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思想教育实践基地等,发挥教育基地功能。先后接待了浙江省统计局、江苏省政协、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等单位开展“重走铁军路”“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等主题党日活动;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合肥市南门小学等学校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敬先辈思源泉 励吾辈勇争先”等思政现场教学活动。截至目前,纪念馆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300余万人次,开展红色文化“六进”活动近300场,受众达3万余人,进一步提升了纪念馆运用红色资源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进校园活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的合作,赴校园宣讲《党史学习永远在路上》《铁肩担大义 举旗跟党走》《峥嵘百年 光辉历程》等思政课,使广大青少年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中赓续红色血脉,激荡起蓬勃前进的力量;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展研学等,将新四军历史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学,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联合黄山学院创作的舞台剧《竹筒碗中的革命密码:艰苦奋斗与作风坚守》等,针对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季一课堂,每年展演不少于12次。
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充分发挥全国新四军场馆联盟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革命后代讲革命故事”专栏,邀请革命后代,通过现场讲述、拍摄视频等形式,讲述父辈的革命故事。转载《铁军忠魂 永远跟党走——百集红色微党课》47集,开展线上文物展示和文化传播活动,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创新文物活化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新四军军部旧址历史文化价值。
四是多措并举打造文艺作品。通过深入挖掘《周副主席浇开的“红玫瑰”》《叶挺收回成命》等12个红色故事,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拍摄了红色微电影《叶挺与汪五婆》《信仰》《07号密件》等,创作歌曲《一篮白菜一篮情》,编创了情景剧《一把椅子》,并将这些红色文艺作品融入思政课堂,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中,红色微电影《叶挺与汪五婆》《信仰》荣获中国红色微电影大赛优秀奖,情景剧《一把椅子》荣获“安徽省第十届皖江八市群艺(小品)大赛”金奖。
以创为要,创新宣教形式
让思政教育焕发新时代生机
打造党史“沉浸课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红色文化“六进”宣讲活动中,组织红色文化宣讲小分队走进黄山市内各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党史学习永远在路上》《铁肩担大义 举旗跟党走》《峥嵘百年 光辉历程》等思政课,以PPT、播放红色微电影等形式,赴乡村及企事业单位、校园、军营等,讲述新四军的历史沿革、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艰苦卓绝的烽火征程。
创办党史“移动课堂”。在各中小学举办新四军革命精神专题巡展活动,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将“可移动的纪念馆”搬进各中小学校园。以图文展板和部分实物展陈及现场讲解等形式,生动展示新四军首战——蒋家河口伏击战,以及韦岗伏击战、奇袭官陡门等战斗故事和新四军英雄故事,让青少年更深入了解新四军的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打造党史“音乐课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联合各中小学开办“红歌课堂”,用红歌叙党史,以“学红歌、唱红歌”为载体,为青少年教唱《新四军军歌》《血战繁昌》等经典红色歌曲。通过传唱经典红歌,讲述红歌背后共产党的故事、新四军的故事,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打造党史“趣味课堂”。为使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入了解新四军发展史,纪念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制作新四军不同时期的臂章拓印等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打造党史“实践课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着力打造“小铁军”红色讲解员志愿讲解品牌活动。面向中小学生招募培养“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小铁军”红色讲解员。在节假日开展志愿讲解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以鲜活的实践活动开展思政教育。截至目前,已成功招募培养了“小铁军”红色讲解员60余名,开展志愿讲解活动近700场,受众达6000余人。
打造党史“研学课堂”。近年来,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陆续开设《红色回响:塑像前的少年中国说》《铁军印记:新四军臂章拓印体验》《铁军之声:新四军军歌传唱》三项特色研学课程,旨在让青少年沉浸式学习历史,全方位提升他们思想政治素养。在《红色回响:塑像前的少年中国说》课堂,同学们在纪念馆广场“六大员”塑像前,聆听新四军历史介绍,向先烈致敬后朗读《少年中国说》,在庄严肃穆中感悟革命精神。在《铁军印记:新四军臂章拓印体验》中,孩子们通过游览和了解新四军发展史及臂章演变,亲手实践臂章拓印,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在《铁军之声:新四军军歌传唱》中,同学们了解《新四军军歌》创作背景与历史脉络后学唱歌曲,用激昂旋律深化对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理解。
黄山市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以抗战文物为基石,在打造教育基地、深挖文物故事、创新宣教形式中,让红色历史从展柜走向生活,让铁军精神从过往照进当下。这些探索不仅让“新四军在岩寺”的“三地”品牌愈发闪亮,更让红色文化成为连接历史与时代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中持续释放感染力与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践行初心,在奋斗中续写华章。
(作者系黄山市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长)
黄山市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打造“六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