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藏何绍基书法中的颜氏书风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函峪

何绍基堪称颜真卿书法的忠实且坚定的追随者。他广涉北碑,将金石碑版的古朴厚重融入笔墨之间,于颜体书法之精髓深研细悟,既扎根于颜体之深厚土壤,又能在融会贯通中推陈出新,自成一家风貌。其楷书深得颜真卿书风之神韵,无论是结体的方整中见圆浑、稳重里寓灵动,还是笔意的爽利干净、斩钉截铁,皆可见对颜体的承袭与化用。

何绍基所书的《何凌汉碑》中记载,何氏一族源远流长,其先世于南宋时期,自山东青州益都辗转南渡,最终在湖南道州东门村这片土地上落脚生根,靠着辛勤打短工、卖苦力,以勤劳质朴之姿在永州大地稳稳立足。

何绍基之父何凌汉,才学卓绝,官至户部尚书,在书法、教育、学术、藏书等诸多领域皆有建树,尤对颜真卿书风钟爱有加。在这样浓厚的家学氛围熏陶下,何绍基自幼便深受影响,踏上了研习颜真卿书法的漫漫征途。

而永州道县附近,镌刻于祁阳浯溪湘江岸崖之上的《大唐中兴颂》,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为何绍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研习条件。自幼年起,他便得以时常瞻仰这雄浑壮阔的碑刻,那磅礴的气势、巍峨的雄姿,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浸润着他的心灵。

何绍基多次探访浯溪摹拓《中兴碑》,诗文中多有记载,还曾冒雪手拓。正是何绍基对《中兴碑》这般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研学,才为他的书法艺术攀登高峰、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坚实无比的基础。

《中兴碑》纵422.3厘米,横416.6厘米,计21行,每行20字,共计332字,楷书,字径在15厘米左右,是颜书传世作品中字迹最大者。此碑内容为“记平安史之乱,颂大唐中兴之事”。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云:“此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对何绍基所书的《何凌汉神道碑》《何凌汉碑》以及颜真卿书写的《中兴颂》《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的字迹进行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何绍基无论是对字的整体结构把控还是细节笔画的处理上,都几乎与颜真卿书写的如出一辙。

何绍基从《中兴碑》等颜真卿书作中汲取了充足养分。他的许多传世作品中,都不乏能见到对颜真卿书风的传习和自我革新。

何绍基早期书风就像是深入骨髓地传承了“颜筋”,不仅是结体方正规整、线条饱满雄浑,还体现在一笔一画,如横画起笔和收笔重顿,而行笔中段提细;转折处以重顿提升线条的立体感;捺画收笔处先重顿再摆动笔锋出尖等等,充分表达筋力丰润的笔锋走势。

何绍基《“乘兴济世”七言联》(图1),是典型的颜氏书风。这幅作品墨法浓润,几乎每个字当中都有浑厚的用墨笔画,于全篇而言,又有着重强调的丰腴之字,如上联首字“乘”、第四个字“沧”,下联第二个字“世”、第四个字“引”、第六个字“俊”,不难发现,何绍基在处理全篇墨法时,有意将粗细枯润进行跳跃,枯润相应,形成了鲜明的抑扬顿挫,同时字形的大小对比也促就了全篇的韵律。何绍基在结字端庄的基础上又于细节处见趣味,字形古拙,于圆满中见筋骨,笔力雄健,大气磅礴。

何绍基学颜书卓有成就,少不了他临习之多。何绍基曾云:“平生于颜书手钩《忠义堂》全部,又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仙坛记》《李玄靖碑》。”从“手钩”到收藏都反映出何绍基对颜真卿书法的研习。

《清史稿》列传中评何绍基:“嗜金石,精书法,初学颜真卿,遍临汉碑各碑至百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世皆重之。”何绍基不仅“初学颜真卿”,并且于金石碑版也吸收了诸多养分,运用独特的书写手法,终成自家面貌。

何绍基《行楷八言联》(图2),纵364厘米,横70厘米,为大字榜书。何绍基40来岁时喜做大字,字形偏长,笔画厚重,力量感非常强。可以看到何绍基此时书风融入了碑派书风的质朴之美、刚健之美、雄强豪放之美。

何绍基作《黄庭内景玉经册》(图3)依旧竭尽“横平竖直”之规,颇具颜字风韵,但已融入浓郁的北碑笔致,俊健遒丽,突破了帖学书风的审美标准。此册上有杨翰题跋:“何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数十年功力,溯源篆隶,入神化境,此册书《黄庭》,圆劲清浑,仍从琅琊上掩山阴,数千年书法于斯一振。如此小字,人间不能有第二本。”该跋语不仅精确道出了此册书的艺术水平及其在书坛上的历史地位,同时说明了何绍基的楷书并非简单的楷书用笔,而是创造性地用篆、分的笔意去书写楷书。

颜体楷书之所以有高成就,同样是由于颜体脱胎于篆隶,颜体的“篆籀气”正是如篆籀一样的古朴遒润而又充满张力的书法气象。颜真卿有着深厚的篆隶功力,圆浑外拓的笔致于当时亦是一大创新。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正是沿着颜体的脉络前行,以“横平竖直”为基本准则。早在二十岁之前,他便“初从颜清臣(颜真卿)问津”,探寻书法之道,及至晚年,他仍深情地表示“唯有平原(颜真卿)唯吾师”,足见其对颜体书法的尊崇与追随。

何绍基对颜真卿书风可谓是极为倾心,深受感染、熏陶。何绍基广搜博取,遍临颜体各类经典碑帖,笔耕不辍,笃志不倦。观其书法作品,颜真卿书法特征跃然纸上,笔画雄浑刚劲,结构端庄开阔,气息醇厚古朴,尽显颜氏书风神韵又独具个人风貌。

[作者单位: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22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