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遗产是城市发展的
宝贵资源与活水源泉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曹兵武

城市是文化多样性的辐辏中心,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既包括对当下人类生产生活诸要素的合理安排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对过去文化成就的传承借鉴,对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

城市遗产是城市发展过去成就的表征,是市民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与精神家园的载体,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崇德向善的韧性指南和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具体来说,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的记忆密码,城市的人文地理是城市的个性标识,城市的自然景观是城市的生态瑰宝,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文化DNA”,是孕育崇德向善精神、建设美好城市生活的宝贵资源。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列为七大任务之一,凸显了文化传承对城市现代化内涵的核心支撑作用,以及现代城市建设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历史传承与创新超越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城市化的中国理念。

真正的城市现代化终将指向在全面保护利用自然与人文禀赋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精神的丰盈充沛。在城市发展中历史文脉与自然景观的保护不仅是留存“乡愁记忆”,更可以通过现代管理与业态、心态创新,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城市风貌管理和有机更新、技术赋能和文旅融合等古今、民生协同手段,将历史遗产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一些历史名城的实践也表明,通过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以文化软实力培育市民道德观念,推动社会文明风尚形成,的确能够实现“人民城市”的文明跃升。比如,一些城市通过保旧城、建新城,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一些城市通过风貌管控保持整体协调,避免“千城一面”,保持城市发展资源的多样性;一些城市在改造与发展中杜绝大拆大建,实行有机更新,使城市肌理与城市生活充满发展动能与活力。

因此,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来说,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包袱,而是不可替代的资源,需要我们下功夫真正做到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

(作者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35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