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
深化融合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韦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抗战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这片土地见证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留存了大量抗战遗址、纪念设施和实物资料。广西文物系统秉持系统、科学的保护理念,在保护修缮、展示传播、活化利用等方面持续深化探索,构建起“系统保护+多维阐释+融合发展”工作格局,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

坚持保护第一,

夯实资源基础筑牢安全防线

抗战文物是无比珍贵、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广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扎实推进抗战文物资源调查、保护修缮和安全监管工作,夯实抗战文物保护基础。

近年来,广西文物系统开展了全区第一、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推进抗战标语、馆藏抗战文物、抗战摩崖石刻等调查工作。初步统计,全区现有馆藏抗战文物2600余件(套),涵盖武器装备、生活用品、文书档案、票据证章等类别;不可移动文物150余处,包括抗战活动旧址、军事设施旧址、战斗遗址、名人故居等,基本实现资源底数清晰、档案完整、科学管理。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底线。广西进一步压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完善自治区、市、县三级文物安全责任体系与防护网络,将文物安全纳入“平安广西”建设考核体系,印发《关于做好全区抗战纪念馆排查工作的通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实行台账管理、限期整改,全面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强化展示传播,

多维阐释抗战文物价值内涵

展示传播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的关键路径。广西通过建设场馆平台、策划专题展览、加强创作研究等方式,深入挖掘、全面阐释抗战文物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抗战历史深入人心。

推进抗战场馆建设,打造展示阵地。广西持续加大抗战纪念场馆建设力度,建成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桂林抗战文化名人博物馆、柳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抗日斗争活动陈列馆等一批主题展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策划系列专题展览,重现烽火历史。依托丰富的文物藏品和历史史料,广西各地策划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专题展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推出的“铸魂立心御外侮——广西文化抗战特展”,突破以军事抗战为主的叙事框架,聚焦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抗战历程,生动刻画了广西军民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抗争与坚守;柳州市军事博物园(柳州抗日战争历史博物馆)的飞虎队常设展览,通过大量实物、历史影像、场景复原和互动体验,全面系统地展示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的完整历史和感人事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陆续推出“往事遗风:馆藏抗战(民国)时期桂林生活习俗用品”“战火中的奇观——桂林抗战文化城出版物专题展”等10余个专题展,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凸显了桂林作为抗战文化城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强化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促进文化传播。加强抗战主题创作,策划融媒体节目《见证——广西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10集,其中两集讲述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出优秀剧目方言话剧《龙隐居》、地方音乐剧《欧阳与桃花》、桂剧《破阵曲》等,以艺术语言再现历史场景,深受民众欢迎,有形有感有效提升了抗战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桂林市组织出版《广西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抗战救亡的壮丽史诗——桂林抗战文化城》等系列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在主流媒体刊发《桂林抗战文化城:中国文化抗战的一个奇迹》《广西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等理论文章,深化抗战历史研究与社会认知。

深化融合利用,

推动抗战记忆活化传承创新发展

融合利用,是实现文物可持续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广西积极推动抗战文物保护利用与社教、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等领域深度融合,着力实现文物资源的价值转化与效能提升,让抗战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一是让抗战文物成为社教活动的活教材。各地市依托抗战遗址、纪念场馆建立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抗战历史与人物事迹,推出“铭记抗战英烈 传承抗战精神”主题大思政课,采用专题展览宣讲、课堂展演的方式,让学生亲历抗战故事,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构建“立体宣教矩阵”,通过培养“小小讲解员”团队、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与学校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实现文物资源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是让历史建筑成为文旅融合的大舞台。广西省立艺术馆在保护修缮后,不仅还原了抗战时期的历史风貌,更创新运营模式,构建“保护—创作—展演”一体化体系,转型为符合现代演艺需求的专业剧场,成为桂林文旅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并联动靖江王府等周边历史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集群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三是让历史纽带成为联结友谊的新桥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组团赴美国开展“飞虎队在广西”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主题图片展及开幕式,征集一批飞虎队相关实物与资料,有效增进两国人民的历史情感纽带。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接待马来西亚华人及机工后人代表团,召开“嘉庚精神”国际研讨会,促进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抗战历史记忆的共享与传承。

未来,广西将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深化抗战文物保护利用,深挖抗战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推进专题展览提升和红色讲解员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抗战文物与教育、旅游、国际交流深度融合,让红色记忆历久弥新、抗战精神光芒永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5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