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殷商”是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启幕的一个重磅特展,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配套展览和开幕大展,也是一个系列展(上次是2024年举办的“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说它重要,主要有三点:
一是展品重要。来自全国28家文博单位338件(套)文物齐聚北京。很多是教科书、历史课本上商代的代表性文物,比如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青州、江西新干大洋洲等,比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东海龙王敖广使用的武器龙牙刀的原型,可以说是国宝重器云集,是一场盛宴。
二是内容重要。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中华文明又有自己的突出特征: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国多学科学者开展的中华文明探源,提出了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中国方案。而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包括青铜在内的华夏文明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尤其是青铜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器型精美,内涵丰富。所以本次展览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五彩斑斓特征的重要展示。
三是在文物的解读方面。青铜器是非常精美的,图案和纹饰也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很多人看不懂。一件青铜器中集中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如何确保不同年龄段、知识背景的观众都能有比较好的观感,主办方下了很多功夫,如在展柜的设计、照明的设计、视频解说、数字化技术、文物互动等方面增强观众体验,降低理解门槛。所以这个展览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请大家来实地感受。
再说“蔡国六百年”展。周代实行分封制度,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宗室和功臣,以巩固和扩大王朝统治范围。数量存在多种说法,初期有71,后增加至105,也有800诸侯一说(专家更多认为是一种文学泛称)。而中原作为西周王朝核心与古老富裕之地,涵盖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中原诸侯国也是数量最多的,著名的有晋宋卫郑鲁等。
蔡国(前1046-前447)作为周代诸侯国之一,势力范围在今河南安徽交界一带。其六百年的兴衰史,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蔡国六百年”展览通过对蔡国历史文化以及考古发现成果的解读与展示,让观众了解蔡国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借助出土蔡国文物,来展现蔡国先进的制造工艺水平,让观众领略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这个展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研究成果与展览展示相互促进。博物馆的核心职能除了收藏保护、展示利用,对其开展科学研究也是重要职能。应该说,从学术界,到普通大众,大家对于蔡国的了解是很少的,史书记载很少,主要通过考古发掘实物来进行深化研究。通过本次展览,河南博物院成立“蔡国历史研究及活化利用”课题组,以课题促展览,以展览带动科研。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成果与研究,全面展示和深度解读,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所以,这个展览也是文博考古工作者的一次研究成果展示。
(作者系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