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大力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根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结合重大抗战纪念时间节点,与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度合作,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推出青岛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流动展览,展示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活动充分发挥抗战文物“生动教材”作用,致力于服务好社会各界的主题活动和警示宣传工作,吸引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广泛参与,通过规模化组织和集体联动效应,有力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
深挖资源禀赋,
立体化传承抗战精神
活化利用抗战馆巡展内容资源,结合青岛市流动展出的实际情况,精心遴选出四个专题展览用于本次系列活动。展览从不同侧重点回顾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烽火抗战历程,“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以抗战文物为切入点,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系统讲述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全面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民族先锋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事迹展”真实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的光辉事迹。展览既从宏观视野深刻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伟业,也从微观视角生动诠释14年波澜壮阔抗战历程中彰显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同时,也以多维度的叙事视角和丰富的史料呈现,系统梳理抗战历史脉络,深度阐释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完善组织架构,
项目化推进实施流程
抗战馆与青岛市文旅主管部门紧密配合、统筹推进系列活动的落地实施。抗战馆、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主办单位,抗战馆负责提供抗战主题展览资料内容与展板设计制作的审核把关工作;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总体统筹、协调、督导,指导局属相关单位及重要红色文化场所工作的开展。作为承办单位,青岛市博物馆充分发挥地方综合类博物馆与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职责担当,承担总体引进四个主题展览的内容及版式设计,根据当地抗战资料进行内容丰富和形式优化,将标准版式设计稿提供给有展出需求的单位,并作为主展馆,做好相关主题展览的筹备工作。各区(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青岛市馆校“大思政课”联盟、青岛市博物馆学会作为协办单位,其中青岛各区(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制定展出主题和计划,指导辖区内的公共文化场所展出,协调辖区内具备社会教育功能的场馆送展到校园、到企业;青岛市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青岛市馆校“大思政课”联盟、青岛市博物馆学会等组织负责倡导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活动,促进流动展览走进高校院所,扩大其影响力。
创新联动机制,
下沉式开展基层巡展
系列流动展览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包括多级联动、公益参与、明确任务、强化宣传、集中时间五个方面,依托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构建“中心辐射、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立体化流动展览网络。为让红色文化广泛传播,此次系列流动展览通过多级联动机制整合资源,采用公益参与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并以精细化分工保障活动有序实施。展览依托丰富的场所资源,不仅涵盖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革命旧址等富含红色历史底蕴的场所,还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主办方积极推动展览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形成差异部署、多点开花、覆盖全域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纪念活动的意义和内容。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形式,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展览计划在青岛市举办140余场,从7月持续至10月底。系列流动展览将红色故事、革命精神带到人民群众身边,社区居民在生活场景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学生在学习之余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企业员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奋进力量。
一直以来,抗战馆聚焦巡展的在地化流动实践,让巡展成为走出纪念馆展厅,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抗战馆展览品牌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抓手。纵观发展脉络,抗战馆巡展工作最早可追溯至1989年,2013年确立成熟的运营体系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抗战馆先后将11个优质原创展览推送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80余家单位展开合作,累计举办全国巡展142个,辐射国内1500万人次。2023年,“流动的抗战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巡展获第四届(2022)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近年来,抗战馆巡展工作持续推进、锐意进取,运营模式与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从“抗战馆—单个地方场馆”的1.0阶段,到“抗战馆—单个地方场馆—多个基层单位”的2.0阶段,再到“抗战馆—地方文旅部门—区县文旅部门—全市基层单位”的3.0阶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有效提升了抗战馆巡展在地化流动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