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柳林街2号的北大营营房旧址迎来参观热潮。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旧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
作为中国14年抗战起点——九一八事变的重要见证,北大营营房旧址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从清晨到傍晚,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朝气蓬勃的学生团体在这里探寻历史真相,汲取奋进力量;白发苍苍的老人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烈的缅怀之情,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不少家庭希望通过实地参观,让孩子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走进北大营营房旧址,斑驳的墙砖、弹痕累累的墙面,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悲壮与英勇。旧址内现有“百年风云北大营”历史史实陈列展厅、旅长办公室复原陈列、参谋长办公室复原陈列、团长办公室复原陈列、兵营宿舍复原陈列、北大营官兵训练场地复原陈列、和平广场等部分,史实陈列展厅与多个复原陈列空间相呼应,共同构建起立体的历史场景。
基本陈列展览“百年风云北大营”通过400余幅历史照片、200余件历史文物,以及电子地图、场景复原、全景沙盘、主题雕塑、绘画作品、影视播放、幻影成像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分为“清朝末年—兵营初建 护卫边陲”“民国初期—整军经武 扩充实力”“抗战初期—国难降临 奋起反抗”“日伪时期—国殇之地 无声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战印记 城市荣光”五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北大营作为清末守疆护边的兵营、辛亥革命的早期策源地、奉系“整军经武”的大本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首役战场、二战盟军战俘的首押地的百年历史,彰显了北大营所蕴含的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室外展区复原了东北军时期北大营官兵的训练场地,并展出了不同时期北大营驻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复制品,包括法国制“雷诺”FT-17型坦克、英制维克斯装甲车、奉造十九式加农炮,以及各类山炮、野战炮、迫击炮等,既展现了近代中国军队的武器发展历程,也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残酷与艰难。
在旧址内的和平广场上,有一面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墙,镌刻着1085位革命先烈的名字。这是由民政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于2014年、2015年和2020年公布的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以此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人们表情凝重,自发地向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先烈们鞠躬默哀。一位前来参观的大学生说:“站在英烈墙前,看着这些英雄的名字,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传承他们的精神。”
为了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提升体验感,北大营营房旧址不断优化服务与活动形式。配备的专业讲解队伍,用生动的讲述让文物活起来,为公众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同时,还为老弱群体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与休息座椅;为方便游客,物品寄存处、饮水站等一应俱全;团体预约系统的优化,让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参观更加高效有序。
值得关注的是,旧址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打造一系列主题活动。每年9月18日,这里都会举行主题铭记活动,各界代表向英烈献花,共同缅怀历史。此外,青少年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士兵训练”“文物保护”等环节中感受历史;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调研,深化对历史的理解;“送展进社区”则让不便远行的老人也能重温历史。
自2021年12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北大营营房旧址与周边社区共建“历史讲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等,将《抗战起始地的记忆地标——沈阳北大营》历史讲座带进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所到之处引发强烈共鸣。
在新时代背景下,北大营营房旧址正逐渐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阵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随着参观热潮的持续升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北大营营房旧址,聆听历史回响,传承红色基因,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北大营营房旧址)